2023-02-17 09:49:46 来源: 国际商报
(资料图)
近日,德国企业曼恩能源方案(MAN Energy Solutions)携手中船服务为天津西南海运两艘液化石油气运输船提供改装解决方案,将船舶上的发动机改装成能够使用液化石油气运行的双燃料发动机。按计划,该船舶将于2024年1月进坞。作为未来几年保持船舶资产价值的重要方式,近年来双燃料改装受到众多船东的青睐。此次为中国船东提供改装服务,也是曼恩能源方案在该业务领域的一次突破。该集团售后服务部门高级副总裁Per Rud表示,此次企业与中船服务的合作十分成功,未来将继续强化与中国合作伙伴的关系。
曼恩能源的故事是德国、乃至整个欧洲企业在华稳步发展的一个缩影。日前,在商务部召开的欧洲企业座谈会上,与会9家欧洲企业代表纷纷表示,看好中国市场,未来将继续加大投资力度,推动中欧经贸合作健康稳定发展。
中欧企业投资合作领域广。据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中心(德国)(CIIPA)此前发布的《中德企业投资合作年度报告2022—2023》显示,今后一段时间,中德两国将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能源转型、稳定供应链等全球性挑战,两国企业在可再生能源、绿色低碳等新议题上有广阔的合作前景。德国能源署署长安德利亚斯·库尔曼也曾表示,德中两国在能源效率、一体化系统、未来能源供给等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尤其在能源效率提升和新的工业生产领域,各个层面的合作需求都很强烈,双方应该携手推进。“希望有好想法的德国企业能够在中国找到市场和良好合作伙伴。”库尔曼说。
事实上,在新能源领域,奔驰、宝马、大众三大德国车企均在华布局了电动汽车生产线。对于在能源技术领域拥有领先地位的德资企业,中国是一个值得熟悉且充满前景的市场。德国Harting技术集团是一家数据、信号和电力的工业连接技术供应商,清洁电能发展离不开电子连接技术,企业正致力于推动该领域关键研发。集团首席执行官Philip Harting介绍,该公司在中国已发展30年,未来还将进一步全面加强在生产、销售/营销、研发创新和服务等领域的本地化发展。“下一步,我们将联合中国市场合作伙伴开发新的解决方案,以满足中国成为技术领导者的需求。”
2022年,中国取消了汽车领域乘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以及同一家外商可在国内建立两家及两家一下生产同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的限制,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制造业条目实现清零,制造业更广范围、更大力度的开放,使得中国制造业对各类资源要素的吸聚力不断增强。2022年,全国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金额3237亿元,同比增长46.1%,其中汽车领域增长263.8%。
华晨宝马总裁兼首席执行官Franz Decke表示,沈阳里达工厂总投资150亿元,是宝马集团在华历史上最大单项投资。随着2022年里达工厂正式投产,该工厂凭借开创性的数字化应用正在开辟新天地,加强宝马集团在全球汽车制造领域的领导地位。未来几年,里达工厂还将继续扩建太阳能系统,推动可持续的汽车生产。
戴姆勒卡车董事会成员兼戴姆勒卡车亚洲区负责人Karl Deppen直言,奔驰卡车现在是“中国制造”。“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重型卡车市场,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他表示,2022年,首批本地生产的梅赛德斯—奔驰卡车在北京怀柔新生产基地亮相,戴姆勒卡车在中国开启了新篇章,两条本地化产品线将满足中国客户的需求,同时企业目标是在中国的重卡市场超越客户的期望。
不仅是制造业“磁吸力”增强,中国消费领域也是机会多多,看好这一点的欧洲企业中就不乏西班牙公司。今年是中国和西班牙建交50周年,进一步加强经贸等领域的友好互利合作已经成为中西两国的共识,这无疑给众多西班牙企业带来了机遇。日渐走入中国消费者视野的西班牙企业Puig集团就是其中一个。2021年,中国市场以212%的销售额增幅成为Puig集团全球增长最为迅猛的市场。该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Marc Puig就直言,海南免税店的旅游零售业务展现出的销售业绩令人“不可思议” ,中国有望在不久之后成为Puig集团的前三大市场之一。同时,随着Puig集团对中国国货香氛品牌的投资,Puig集团距离在中国市场推出本土化产品的目标又更进一步,对此他充满了期待。
今年,中国将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外商投资中国的动力无疑将更加充足。同时,去年出台的促进制造业引资、鼓励外资研发中心发展等一系列专项政策将在今年得到全力推动,新一批政策措施也在有关部门的规划之中。随着存量政策和新增政策的叠加、发力,这将赋予更多外资企业在华投资、展业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