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虑增加共享停车位 建立车位供给奖励机制

2019-10-10 08:29:45 来源: 北京商报

在停车难问题上,老旧小区、胡同区等无疑是居住停车难的重点区域。据市交通委静态交通管理处10月9日消息,除了目前各区正在开展的居住停车自治管理,北京市正研究出台错时共享停车指导意见,并考虑通过政策措施对停车设施供给方给予一定奖励,增加车位供给。根据调查,北京八成以上受访者支持公共建筑停车位共享。

缺口85万个

在做客北京交通广播《治堵大家谈》节目时,市交通委静态交通管理处副处长聂亚光透露,虽然近几年停车缺口日益增大的趋势有所缓解,但城六区存量机动车的居住停车位缺口仍然达到85万个左右。

市交通委今年7月底发布的数据显示,自今年1月1日实施道路停车改革以来,截至7月25日,在北京城六区、通州区和延庆区道路停车位停放过的车辆达到301.4万辆。截至5月底,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已达621万辆(其中小客车519万辆),停车难问题日益紧张。

为了弥补缺口,北京市各区利用拆除违法建筑、腾退土地、闲置土地、绿化改造见缝插针等方式增加停车供给。2018年,城六区通过挖潜和新建立体停车设施为居民提供车位2万余个。

“针对现状,我们的总体思路是优先利用居住区内部空间资源,再利用周边的公建资源共享停车,最后才是道路停车。”聂亚光说,现在很多人认为道路应该是停车的首选,这实际上在停车观念上有所偏差,不利于整个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针对居住停车难的问题,市区两级曾出台过多方政策措施弥补车位缺口。为鼓励居住区停车位挖潜工作,2012年,北京发布《关于印发推动城六区居住区机动车停车设施新建工作的通知》文件,新增一个停车泊位,按2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

到2014年,市交通委牵头出台《关于鼓励老旧居住区挖潜建设立体停车设施的意见》的文件,居住区新增立体停车位,每个将奖励5000元。

建立车位供给奖励机制

聂亚光透露,北京市正在研究出台错时共享停车的指导意见,对全市推进错时共享停车工作提供指导。同时,持续推进停车管理改革,要在年底前实现全市道路停车电子收费全覆盖。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错时共享停车已经在部分城区进行试点。西城区交通委综合交通科副科长牛皓介绍,西城区以金融街、新街口、什刹海、展览路等街道作为试点,实行错时共享停车。

据了解,佟麟阁路通过拆违腾退,建设了错时共享停车楼;牛街王致和停车场,新街口文化中心停车场、桦皮厂行政中心停车场,实施错时停放机制。此外,西城区还协调了多个国家机关部委开放内部车位,与周边居民错时共享。

据了解,为了进一步推动错时共享停车,市区两级政府将对停车设施供给方给予一定奖励,推动开放停车资源给周边居民,也能降低居民的停车费用。

聂亚光透露,在北京市正在研究的错时共享停车的指导意见中,将有非常明确的奖惩机制,将明确对停车设施供给方的奖励机制和车位使用者的约束机制。

一方面,由相关部门对错时停车需求进行梳理,并组织双方商讨收费标准等,明确对停车设施供给方奖励机制;另一方面,也将建立约束机制,并充分发挥居委会、社会组织等各方的协调作用。

同时,逐步建立和完善全市停车资源平台,将更多停车位数据接入到平台中,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停车设施或提供信息服务的经营者可发布车位的使用情况和开放情况,便于居民查找附近的停车资源。

八成居民支持车位共享

据介绍,目前北京市公共建筑夜间闲置车位约90万个,如果能够推动50%的闲置车位与居住区进行错时共享,可解决约35%的居住区停车缺口,相当于目前道路上夜间停车总量,这个数量相当可观。

“根据停车普查数据,本市共享停车的潜力非常大,无论是从公建车位的闲置数量看,还是从公建车位与居住区的距离看,都是有条件开展停车共享的。”聂亚光指出。

实际上,错时共享停车也受到市民欢迎。今年市人大开展执法检查工作过程中,通过第三方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八成以上受访者认可和期待公共建筑停车位共享。

然而,在目前已经开展试点的一些地区,“到点儿不走”、“违约成本低”是影响车位提供方动力的主要原因。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工程师孙海瑞认为,现在的问题是双方都缺乏动力,对于管理者而言,特别是一些小区,其停车管理信息化水平低,管理外来车辆的难度太大;对停车人而言,大家愿意承受的停车费价格都比较低,而且在其他区域违停并没有受罚。

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所长助理李瑞敏进一步指出,缓解停车难问题的一个核心还是在于实现一个供求的动态平衡和对于已有的停车资源的有效利用。“我们可以通过错时停放共享车位或者停车诱导实现小的范围内的停车供需平衡,来满足大家的停车需求。”(记者:陶凤 彭慧)

每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