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光维医疗冲击港股未果 启动上市辅导再战IPO

2022-11-24 20:38:20 来源: 证券时报·e公司

(原标题:新光维医疗冲击港股未果 启动上市辅导再战IPO)

被誉为“内窥镜第一股”的新光维医疗赴港上市未果,选择启动上市辅导回A。


(资料图)

11月10日中金公司受聘担任新光维医疗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辅导机构,并已签订《辅导协议》。11月22日,新光维医疗辅导备案获证监局受理。

尚未实现盈利

作为一家一次性电子内窥镜生产企业,新光维医疗成立于2016年。招股书显示,其产品序列包括3款已获批产品以及11款在研产品。产品适用范围包括妇科、呼吸科、泌尿外科、肝胆外科等多个科室。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新光维医疗是全球唯一一家成功开发具有2D转3D功能的内窥镜系统的公司,也是中国唯一一家4K内窥镜成像系统和4K内窥镜镜体均获FDA批准商业化的公司,并且还是中国唯一一家成功将自主研发的3D内窥镜系统销往海外市场及中国三甲医院的公司。

在新光维医疗核心产品线中,一次性使用电子输尿管肾盂内窥镜已在中国、欧盟获批商业化;一次性使用电子宫腔内窥镜已在欧盟获批商业化、一次性使用电子支气管内窥镜已在美国、欧盟获准商业化;一次性使用电子胆道内窥镜(经皮)也于今年2月在国内获批上市。目前,公司的一次性电子宫腔内窥镜在中国的可行性临床试验也已完成。

新光维医疗的两位创始人履历颇为丰富。创始人之一的陈东,2004年至2011年在全球内窥镜龙头奥林巴斯就职,并参与内窥镜的研发。2011年,其回国担任奥林巴斯临床事务部部长,直至2016年离职创办新光维医疗。

另一位创始人张一,2002年曾出任微创医疗COO和CTO,三月后升任总裁。2006年,张一担任大冢制药中国区董事长,两年时间便带领团队实现扭亏为盈;2020年,张一创办的沛嘉医疗成功登陆港股。

股权机构上,TO CHIN(陈东)直接持有新光维医疗 33.7719%的股份;通过员工持股平台 City Linker Hong Kong Limited(瑞城香港有限公司)和新图(海口)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间接控制公司 9.4501%的股份,合计控制公司 43.2220%的股份,为公司控股股东。

业绩方面,虽然新光维医疗技术覆盖广泛,但商业化进程尚处于起步阶段,其营收规模较小,且尚未实现盈利。wind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新光维医疗的营收分别为1039.5万元、3222.2万元和6962.3万元,同期净亏损分别为3083.6万元、3057.1和5.25亿元。

虽然尚未盈利,但新光维却备受资本追捧。企查查显示,新光维医疗2018年12月获得利来亚洲基金天使轮投资;2021年4月完成4亿元的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高瓴创投、礼来亚洲基金联合领投,经纬中国、美敦力等参投;去年8月,B轮融资募集资金达到4亿元,投资者包括Hudson Bay Capital Management、涌金资本等新增投资机构,老股东高瓴创投、礼来亚洲基金、经纬中国继续加码。

赴港上市未果

新光维医疗冲刺资本市场的首选目标是港股。公司于2021年9月向港交所递交了H股首次发行并上市申请,并于2022年4月再次递交了上市申请,但随后上市进程就一直未有进展。

对于赴港上市,新光维医疗在招股书中指出,上市所募资金将用于开发及商业化旗下产品、开发其他涉及内窥镜技术的创新医疗器械产品、扩大产能、探索战略合作收购、作为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8年4月30日港交所针对生物医药公司的第18A章上市规则正式生效至今的4年半时间里,的确吸引了一众的生物医药公司赴港上市,市场也给出了相当可观的估值。但市场人士指出,无论是流动性问题还是外部环境、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当下有越来越多符合条件的生物医药公司重新考虑A股、尤其是登陆科创板的可能性。

随后今年11月,新光维医疗选择重启上市辅导回A。11月10日中金公司受聘担任新光维医疗上市辅导机构,并已签订《辅导协议》。11月22日,新光维医疗辅导备案获证监局受理。

目前,中国医用内窥镜市场大部分被进口产品所把持,国产医用内窥镜的产品占比极低。据众成医械大数据平台统计,2021年上半年共监测到2094家医院公布内窥镜招投标中标结果,其中奥林巴斯中标数量共计1311件,市场份额占比40.5%;排名前三的还有卡尔史托斯与富士,市场份额分别达15.0%与10.6%。

国元证券曾指出,由于一次性内镜技术壁垒较低,无需考虑复用性与稳定性,且国内内镜产业链配套齐全,关键部件国产化率高,因此供应链整合能力较强的国内厂商得到快速发展,凭借性价比与先发渠道优势,未来仍有望在全球一次性内镜市场中保持较强竞争力。

每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