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29 08:48:20 来源: 中国基金报
(原标题:130亿!新春上班第一天 大手笔投资来了)
春节假期过后的第一天,锂电赛道便出现大手笔投资。
记者1月28日获悉,深圳市比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克动力”)与江苏省常州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比克动力将斥资130亿元在常州建设其大圆柱电池产线,建成后产能将达到30GWh。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大圆柱电池这一“角斗场”上,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等巨头均在发力,而比克动力作为国内最早一批锂电池玩家“起了大早却赶了晚集”,这家公司此前三度通过重组方式登陆A股,但全部折戟。此次大手笔投资再次将这一锂电“元老”拉回公众视野。
巨资杀入大圆柱“角斗场”
据记者了解,比克动力计划总投资130亿元的常州生产基地正式签约,总占地面积450亩,一期规划建设3条大圆柱电池产线及国际化研发中心,基地建成后产能将达30GWh. 据了解,比克动力2021年初便发布了全极耳大圆柱电池,此次大手笔投产也标志着比克大圆柱电池布局迈入规模化阶段。
据了解,早在2019年,比克动力就已经展开了大圆柱相关核心技术开发。从产品矩阵来看,比克大圆柱电池的产品包括46系、3x系和26系等系列,电芯高度覆盖70mm到160mm。
需要注意的是,在当前动力电池赛道上,方形电池与圆柱电池是两种技术路线。特斯拉在2020年电池日首次提出4680大圆柱电池,并规划自产电池。
天风证券在一份研报提及,当前动力电池形状技术路线方形是主流。2018-2019年全球方形电池占比达57%,2020年略有下降。该机构根据头部电池厂市占率预计方形占比超60%(宁德时代+比亚迪+三星+中创新航等)。
该机构认为,从性能看,方形成组效率最高,软包单体能量密度最高,但圆柱生产效率和一致性最高。“往未来看,我们认为大圆柱是大势所趋”。
资料显示,特斯拉2008年开始采用18650电池,后升级为2170,到2020年发布了4680电池。4680与2170电池相比,单体带电量提升5倍,减少结构件等非活性物质占用体积,整体续航里程提升16%,无极耳(全极耳)设计大幅提升了电池功率,带来更快充电速度。
此外,大圆柱电池生产效率可以达到非常高水平,制造成本会大幅下降。亿纬锂能方面曾表示大圆柱电池(46系列圆柱电池)制造效率可提升30%,宝马基于当前市场环境的预判,第六代电池相较于第五代产品,成本可降低多达50%。
近两年,凭借高能量密度、高安全及低成本优势,大圆柱电池已经成为动力电池企业攻坚的重要方向之一。在应用端,特斯拉、保时捷、蔚来、东风岚图等乘用车企相继释放出明确的大圆柱电池应用信号。宝马去年底也宣布,将从2025年起率先在“新世代”车型中使用46系大圆柱全极耳电池。
此外,跟随车企步伐,与特斯拉合作的松下、LG新能源、三星SDI,与宝马合作的宁德时代、亿纬锂能、远景动力已在推进4680圆柱电池产能建设。从外,比克电池、蔚蓝锂芯、国轩电池等电池厂商也在发力圆柱电池领域。
天风证券在预计,2023年、2025年全球大圆柱电池出货33GWh、280GWh,在动力电池渗透率4.0%、19%。
三度重组登陆A股折戟
值得注意的是,比克动力实际上颇有来头。其母公司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简称:比克电池)成立于2001年,实际上是最早一批锂电池玩家。早期以3C类电池起家,曾是惠普、戴尔等笔记本厂商的电池供应商。2008年,比克电池开始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
作为一家老牌的锂电池企业,比克动力虽然不是一家上市公司,但其在A股市场中有着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上游包括容百科技、杭可科技以及当升科技等材料供应商,而昔日“神车”众泰汽车、海马汽车等汽车产商则是重要的下游客户。不过,众泰随后的“暴雷”恶化了比克动力的资金清偿能力,导致比克电池也陷入连环债务危机。
而且在此之前,比克动力曾三度尝试通过重组的方式登陆国内资本市场。
早在2017年3月初,长信科技公告宣布拟以13.60元/股发行约2.84亿股,并支付现金28.91亿元,合计作价67.5亿元,收购比克动力75%的股权。交易完成后,长信科技将持有比克动力84%股权。
重组消息公布之后,长信科技两次收到深交所的问询函,要求其就此次重组的相关问题进行说明。不过在8月7日晚,长信科技公告宣布中止这笔交易。长信科技解释中止原因为,标的资产比克动力曾经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下属企业,因当前海外上市公司分拆资产回A股上市的有关监管尚未明确,因此决定中止该收购事项。
就在此次重组失败后的次年,资本市场再次曝出了收购比克动力控制权消息。2018年2月24日,ST中利(曾用名:中利集团)发布公告称,拟收购比克动力,初步预计交易作价或达到100亿元。
不过,在2019年1月10日,中利集团宣布终止收购比克动力。该公司表示,面对二级市场大幅波动、去杠杆等宏观经济环境因素,结合标的公司实际情况、公司未来发展规划,对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产生较大不确定性,决定终止筹划此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比克动力第三次尝试发生在2021年11月。新力金融先后发布公告,拟以重大资产置换、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方式,将金融业务置出上市公司,购买比克动力75.62%的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但在2022年3月底,新力金融决定终止这笔收购。此次重组失败,也意味着比克动力借壳上市梦想第三度破碎。
业内普遍认为,比克动力独立IPO尚有一定难度。根据此前重组资料显示,比克动力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分别为13.83亿元、15.64亿元和16.9亿元,实现净利润则连续亏损,分别为-7.7亿元、-10亿元、-736.28万元。
此外,比克动力当时还有大额未清偿债务,部分债务已经逾期,且存在银行账户被冻结情形;另外,公司还存在大量未决诉讼,且涉诉金额较大。截至当前,比克动力在天眼查中的司法风险达到876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