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18 07:23:48 来源: 光明日报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网络视听平台正陆续与汽车品牌合作,推动车内移动影院场景落地,将娱乐生活延伸至出行空间。比如,有的网络视听平台发布适配于车载端的App,与车企品牌达成合作,在车载应用商店提供下载服务。有的视频平台与车企品牌共同探索车载屏视频娱乐服务,通过车载客户端,用户可以畅享平台推送的视听内容。这表明,车载空间正在成为网络文艺新的传播场景。视频娱乐“上车”,可以看作是场景时代网络文艺的一次进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安全驾驶是视频“上车”的前提
《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67亿,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31亿,已占网民整体的96.5%。在竞争格局改善的同时,视频平台面临付费用户数量增长、红利渐弱问题。因此,时刻把握新增长点,在保障现有会员权益的基础上,围绕热播和精品视频内容,推出更丰富的付费项目,寻找新流量入口,成为视频行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其中,探索更多内容分发场景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之道。除手机端之外,视频平台早已开始布局电视大屏、智能家居屏、VR屏等,以抢占更多端口,而车载屏是视频平台近年进击的新场景。
车载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一到多的变化,是车载娱乐不断发展的一个缩影。早期车载娱乐主要使用车载收音机、唱片机、磁带机、CD等播放广播节目和音乐。进入数字化时代,用数据线、蓝牙连接可以在车内播放MP3、MP4、iPod存储的音频。后来,广为普及的智能手机占据了车载娱乐的中心位置。尽管20世纪80年代就出现了车内第一块屏幕,但音频一直是车载娱乐的主要形式。近年来,智能技术强势赋能汽车制造,出现网联化、智能化座舱取代机械式和电子化传统座舱的趋势,汽车芯片、人机交互、汽车系统软硬件技术水平快速迭代,座舱整体布局有了革新和变化,液晶中控大屏、多屏逐渐成为标配。各类娱乐应用搭载车机系统,通过网联化实时在线,应用平台的内容生态服务能够实时进行云端连接,智能座舱打开了视频平台“上车”的通道。
据调查,在国内消费者购车的关键因素中,座舱智能科技水平仅次于安全配置,其中25岁至35岁的用户尤为关注。新一代汽车用户不少是新能源车、智能车时代的原生用户,普遍高度依赖数字生活,偏好游戏、直播、影音娱乐,对车载视频有强烈期待。
未来的智能座舱可以通过语音交互、机器视觉等多模态交互方案实现车内感知,进而与智能自动驾驶相互协同融合,车载空间将有望成为继居住空间、工作场所之外的“第三生活空间”。汽车早已不是单一的交通工具,车载场景也被赋予更加多元的属性。有调查预测,到2025年中国智能座舱市场规模将达到1030亿元,其中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市场规模占比将近一半。面对这样规模庞大且增长迅速的市场,视频平台展开布局。智能座舱的发展趋势给视频平台带来市场机会和增长空间。网络视频平台“上车”,是场景传播时代用户娱乐诉求和智能技术合力推动下,网络文艺发展的顺势所为。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视频平台“上车”的安全问题备受关注。早期车载娱乐收音机出现时,因安全性质遭到法律限制,后来通过安装按键、预设电台、在仪表盘增加集成控制面板等措施提高安全系数,保留了车载收音机。“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毫无疑问,安全行驶是前提,目前的车载视频娱乐,主要针对停车娱乐或后排用户。未来只有相关技术完善齐备,视频娱乐内容才能规模化“上车”,否则都是空谈。
2.内容“上新”适配车载场景
视频平台“上车”,表明网络文艺拿捏了场景时代传播的节奏。技术创造新的媒介和传播方式,场景时代每一个人、每一种产业都深受影响,场景服务、场景分享成为新的社会连接方式,也深刻影响文艺的内容生产和传播形式。但车载视频娱乐要真正落地,并非将视频应用从手机端搬运到车载端那么简单。车载端应用要在内容定制、界面设计、安全考量等方面适配车载场景,并配合座舱硬件设施升级,车载视频娱乐才可能越过技术设想阶段,车载场景对于网络文艺的发展才具有实质意义。
借助车载场景,网络视频可以持续挖掘存量用户价值。今年年初电视剧《三体》全网首播时,也可以在某品牌汽车车载端同步追剧。剧集因观看群体体量大,能够带来更多用户停留时间,更强付费观看动力,是各视频平台的流量担当;另一方面,近年网络剧集的质量有明显改善,其中不乏精品力作,因此也就成了视频平台“上车”的内容担当。一上车首先按下车载视频娱乐的播放键开始追剧,也从一方面说明,尽管场景不同,但用户对文艺内容的质量诉求不变。
屏幕小,是车载视频娱乐难以落地的主要原因。如今小屏正在“大变身”,从2.7英寸、6.5英寸、8英寸,到12英寸、17英寸甚至48英寸;从单色屏到液晶屏,从直屏到曲面屏,从单屏到双联屏再到多联屏,甚至出现超大长条带鱼屏、悬浮巨幕显示屏;分辨率也从720P向4K或8K跃升……未来,汽车座舱内的屏幕会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晰,为区别主副驾驶、前后排的使用特点和要求,以及不同车型与座舱中屏幕尺寸、位置、应用程序等特点,屏幕数量可能越来越多。车载屏的变革趋势,体现了车载场景驾乘区分、家庭共享、车内社交等娱乐需求。
车载屏触控、语音或遥控等多种交互模式的开发,正在完善车载屏交互性能。屏幕界面设计减少了功能层级,主副驾侧的菜单显示方式有所区别,语音交互提高准确性等,也更符合驾乘安全的需要。市场数据显示,车载屏已成为新增量市场,预计2026年全球出货量将达2.53亿块。新一代车载屏就位后,车载视频娱乐一触即发。
汽车座舱天然具备提供影院级体验的环境。大屏显然能更好地展示故事内容,但这些内容以什么样的体验落地车载场景?车载屏与电影银幕、电视荧屏和手机屏的观看有什么不同?车载场景对网络文艺的形式和内容创新有没有新的启发?目前,不少视频平台着力在声音层面提升车内观影体验的优势。很多智能汽车的音响系统已经可以支持5.1声道,一辆车甚至可以置入20个以上的扬声器。顶配则可能搭载7.1声道沉浸声音响系统和杜比全景声技术。与传统2.0声道不同,5.1拥有六个不同方位的声道,可以分别负责对白、环境音等不同声音信息表现,呈现更立体、更有流动性的声音内容。车载长视频在音效维度发力,制造沉浸式观看体验。部分短视频平台另辟蹊径,通过AI文字转语音的TTS技术将可视内容音频化。车载场景从听觉层面打开了网络文艺沉浸式体验的探索新局面。
3.价值“导航”始终不离线
车载娱乐打开了文艺审美和接受的新思路,文艺的价值和功能也在发生变化。传统文艺时代,人们在日常的琐屑之外,通过与文艺作品的对话、交流,能够摆脱现实的利害束缚,体悟超然的精神世界,这是文艺弥足珍贵的功能。数字时代的文艺创作,无论是记录丰富的物质景观,还是表达人类心理世界的复杂情感,都被统一编码,数字化“人工景观”无处不在。数字技术和多媒介交互将人类各种感官的潜能激发出来,拓展了人类的中枢神经和身体感官,也拓展了个体的心灵空间,进而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
触觉被看作是皮肤、身体的延伸,以及对现实领悟、理解的基础,数字化虚拟现实空间让触觉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在未来高度发展的虚拟现实空间,触觉可能取代视觉,成为人类感知世界的首要方式。人类大量的认知活动将从视觉转向触觉体验。车载娱乐主打体验感,尝试交互、沉浸体验。因此网络文艺“上车”既是当下场景传播实践,也是未来智能传播的初体验。不过必须再度重申,任何存在安全威胁的车载娱乐都是与初衷背道而驰的,都是不可接受的。
媒介作为人类身体和心理的延伸,助长了人们对技术的依赖,以及对技术消费的迷信。文艺娱乐产品越来越追求极致的视听体验和身体愉悦,人们对文艺作品的审美和接受方式,从对精神境界的体悟转向对身体快感的体验,传统文艺对个体自我成长、自我认知的启发功能逐渐弱化。
因此,网络文艺“上车”,在新赛道更要时刻打开价值“导航”功能,在内容和形式创新的探索中,不仅要适配场景用户的文艺需求,也要把准智能传播时代文艺发展的方向。网络文艺“上车”只是创造了一个新的传播空间,多了一个新渠道,网络文艺的价值追求不可因之而减损与松懈。对思想的恪守,对精神的探寻,“内容为王、价值至上”,这些基本理念必须贯彻始终,为其健康发展“护航”“导航”。
(作者:赵丽瑾,系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教授,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算法驱动下网络文艺的智能化创新和社会影响研究”〔21BZW057〕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