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9 13:21:04 来源: 商业华观
【资料图】
智能投顾,作为曾红极一时的金融创新“黑科技”,今年以来却被监管叫停。招商银行、工商银行、中信银行等曾经的智能投顾“先锋”纷纷宣布停止旗下智能投顾相关业务。 然而,微众银行却逆势而行。今年11月30日,微众银行宣布推出“微众银行财富+”品牌,表示将致力于以买方视角的金融产品甄选、专业有温度的服务体验以及先进的金融科技与应用,打造专业、安全、高效的一站式数字化财富管理服务。 虽然微众银行的官方宣传中并未直接提及“智能投顾”,但不难看出,微众银行财富+涉及了智能投顾的内容。在监管已经叫停的情况下,微众银行为何还在加码智能投顾? 微众银行财富+涉嫌“无证驾驶” 智能投顾是数字化投资(digitalinvestment)的一种,按照美国金融业管理局(FINRA)官方的定义,是指利用大数据分析、量化金融模型以及智能化算法,根据投资者的风险承受水平、财务状况、预期收益目标以及投资风格偏好等要求,运用一系列智能算法,投资组合优化等理论模型,为用户提供智能化和自动化的资产配置建议。 智能投顾大约在2012年左右兴起于美国,2015年进入中国市场,此后国内券商、银行、互联网理财平台纷纷涉足智能投顾。 2016年12月6日,招商银行推出面向普通客群的智能理财服务“摩羯智投”,成为第一家推出智能投顾模型的传统商业银行,由此掀起银行系智能投顾浪潮。 然而蜂拥而至的智能投顾机构鱼龙混杂,有不少平台打着智能投顾的旗号,纯粹为了销售基金产品、或者搭配几个简单策略选股,更有甚者将非标债权重新包装,放入投资者资产配置计划里,造成信用风险积聚。 为此2021年11月,北京、上海、广东三地证监局下发《关于规范基金投资建议活动的通知》提出了六项要求,其中明确商业银行的基金组合业务应当严格按照基金投顾业务规范开展,非投顾持牌者不得从事基金组合业务,并要求于2022年6月30日前完成整改。 由于大部分银行不具备投顾资格,或者未能够按期完成整改,今年6月份包括招商银行、工商银行、中信银行等纷纷宣布停止旗下智能投顾相关业务。实际上,截至目前,银行系中,只有工行、招行、平安银行持牌,其他都是在“无证驾驶”。 微众银行同样没有投顾资质,微众银行官网显示,截至目前其仅有金融许可证、保险中介许可证和基金销售资质三张金融类牌照。 但根据微众银行的官方宣传,微众银行财富+将从四大方面构建核心能力; 一是从买方视角出发,提供专业财富管理服务;二是持续完善品种丰富的投资理财货架,向客户提供涵盖全市场优质银行理财、基金、券商资管、保险等品类的金融产品;三是运用先进的金融科技,提供7*24小时一站式数字财富管理服务;四是提供个性化、有温度的服务体验,努力消除“数字鸿沟”。 据悉,截至2022年10月末,微众银行已与超110家财富管理领域的机构深入合作,基本搭建了涵盖银行存款、银行理财、公募基金、高端理财和保险的全品类布局,为不同资金状况、不同风险承受能力和不同投资理财需求的用户精选各类产品,提供多元化资产配置选择。显而易见,微众银行财富+本质上是智能投顾。 一个并不“性感”的市场 根据微众银行与波士顿咨询联合发布了《中国数字财富管理市场2022》报告,过去六年,中国数字财富管理渗透率已经从2016年的24%攀升至51%;预计到2030年,中国数字财富管理市场规模将达到358万亿元,渗透率也将提升到67%。 但实际上银行系智能投顾(基金投顾)从中分到的“蛋糕”十分有限,自2019年以来,国内获得基金投顾试点资格机构已经达到60家,其中有25家基金公司、29家证券公司,第三方基金销售公司、银行各只3家。工行、招行、平安银行作为第一批获批机构在2020年2月拿到试点资格,但目前仅有的3家获批银行都已经暂停了相关业务的展业。 以招商银行的摩羯智投业务为例,自2016年12月6日上线以来,截至2021年10月底,摩羯智投累计服务客户超20万人,累计销售规模超140亿元,对于银行的业务体量而言,这一规模非常小。 除此之外,智能投顾也蕴含着巨大的风险。虽然号称用数字化手段为客户提供智能化资产配置建议,但实际上智能投顾是一个“技术黑箱”,投资人和监管者都难以知悉智能投顾背后的投资逻辑,产品处于不透明状态,因此存在巨大的监管潜在风险,一旦市场剧烈波动,慌性的资金抛售可能导致系统性风险。 此外,由于智能投顾服务的对象往往是一些长尾投资者,这部分投资者对于风险的认知有限,对于市场的理解不足。当智能投顾的策略缺乏真正的差异性时,很有可能积累风险。而且通常情况下,客户对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的风险偏好普遍较低,一旦出现亏损,银行的声誉可能会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