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战IPO的嘀嗒出行陷入困境

2023-03-20 11:26:44 来源: 万点研究


(资料图)

作为国内顺风车的知名品牌,嘀嗒出行不久前再次递交了赴港IPO申请。这是继2020年、2021年上市失败后,嘀嗒出行第三次重启港股IPO进程。在中国素来有事不过三的说法,这次嘀嗒出行是能够如愿完成在港股挂牌上市,还是将再度铩羽而归,目前并不好说。  1  主营业务拉响警报  招股书显示,在报告期内(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前三季度),嘀嗒出行净利润分别为3.433亿元、2.380亿元和0.654亿元。和其他移动出行公司相比,尤其是不久前由于持续亏损而退出自营网约车业务的美团相比,嘀嗒出行表现尚可。  其中占公司体量90%的顺风车业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报告期内,顺风车平台服务收入分别为6.72亿、6.95亿和5.23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89.1%、89.0%、91.1%。  实际上,包括滴滴在内的竞争对手依然挣扎在盈利的边缘时,嘀嗒出行能够实现盈利,从这点上来看,可以说是一个优质资产。然而,为什么冲击港股依旧两度折戟呢?  1.顺风车体量较小。在国内的移动出行市场中,顺风车市场是和网约车相比,实在是有些微不足道。根据F&S报告,中国的移动出行市场由出租车扬招、出租车网约、网约车及顺风车组成。在2021年,这四个细分市场的订单总数分别约为144亿、18亿、102亿和3亿。如此小的规模,让嘀嗒出行主营的顺风车业务未来可供资本的想象空间极其有限。  2.顺风车业务持续滑落。过去三年,中国整个顺风车市场容量虽然出现了81亿的规模增幅,但是嘀嗒出行的交易总额不升反降,从2019年的85亿滑落到了2021年的78亿。  也就是说,嘀嗒出行并没有跟随市场的增长实现同步增长,相反,在竞争对手的分食下,其顺风车业务不断萎缩。雪上加霜的是,其业务毛利率从2020年的86.7%,下滑至2022年前三季度的80.5%。  3.竞争对手持续加码。当下,包括阿里系哈啰顺风车在内的竞争对手正在快速成长,冲击嘀嗒出行在顺风车领域固有的地位。根据招股书,嘀嗒出行顺风车业务市场份额已由2020年的66.5%降至2022年前9个月的38.1%,而第二位、第三位占比则达到了31.5%、21.7%。尤其是阿里系,无论是从完成的顺路合乘订单达还是从累计认证车主,都已经和嘀嗒出行顺风车业务不相上下,甚至有后来居上之势。  之前嘀嗒出行能够成为国内最大的顺风车领域的企业,更多是因为顺风车业务本身的市场容量比较小,彼时包括滴滴在内的移动出行公司需要将更多精力聚焦到网约车业务上,而顺风车业务则被暂时搁置一边。正是那些巨头回过头来盯上顺风车这块市场时,嘀嗒出行面临的挑战随之变得越来越大。  正如上文所说,顺风车业务是轻资产运营,相关平台的建设以及安全措施的设置,对于在移动出行领域深耕的公司来说都不是太难的事情。而正是竞争对手强势的品牌号召力和掌控相关流量入口,使得嘀嗒出行十分被动。  从这个角度来看,嘀嗒出的PO迫在眉睫。虽然其已经实现盈利,但盈利的金额实在太低。在跑马圈地的当下,如果没有一个可靠的融资平台很有可能被竞争对手抛在身后,甚至蚕食掉现有的市场份额。  因此,此次IPO的募资将被嘀嗒出行用在:提升技术能力及升级安全机制;扩大用户群并加强营销及推广计划;增强变现能力;在中国出行市场价值链中选择性地寻求战略联盟及投资收购机会等。其中无论是补贴用户,还是寻求战略联盟以及收购机会,都是嘀嗒出行亟需要补齐的短板。否则在滴滴开始重整旗鼓的当下,嘀嗒出行很有可能遭遇新一轮的冲击。  2  第二增长曲线并不成功  和顺风车市场一样,嘀嗒出租车也是一种轻资产的运作模式,公司通过搭建一个信息平台,为出租车司机提供客户出行相关信息,并通过在每一单业务中提成来赚取收益。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嘀嗒出行已经在全国86个城市提供了出租车网约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在出租车搭乘次数这个维度上,2021年嘀嗒出行在全国同类平台上排名第二,但资本市场对于嘀嗒出行的出租车业务并不看好,主要原因有两个:  1.嘀嗒出租车亏损。在报告期内,嘀嗒出租车的毛利率持续下滑,从2020年的24.9%下滑倒2022年前三季度的-47.7%,并首次在2022年录得了741万元的亏损。2022年虽然出租车业务受到疫情影响,但该项业务盈利能否快速转正,还需要打上一个不小的问号。  2.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目前,越来越多的移动出行平台希望能够接入出租车业务。接入出租车并不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但却可以为打车的用户提供更多的选择,何乐而不为?因此,像财大气粗的滴滴,完全可以通过给到出租车司机更多的补贴,来鼓励出租车司机更多专注在自己平台的用车需求,但对于嘀嗒出行来说就不是什么好消息。  3  下一步何去何从  相比于滴滴、美团、高德(阿里系)这样的互联网巨头纷纷在移动出行市场攻城略地,嘀嗒出行无论是从体量还是从品牌号召力上来看就明显弱了不少。  要提升客户粘性和打车便利性,对于客户和司机的补贴必不可少;而要快速做大自己的规模,更是需要在市场内寻求和其他企业的合作甚至兼并重组的机会,而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纯靠体量相对有限的顺风车业务,和时下盈利能力依然不稳固的出租车业务,要和比自己规模更大且品牌号召力更强的互联网巨头来抗衡,嘀嗒出行明显有些力不从心。  对于嘀嗒出行来说,研读这次招股书,并没有详细说明它下一步规划如何。招股书中所列举的募集资金用途,让市场对于嘀嗒出行也并没有不会产生太多想象空间。相比于巨头的资金实力,囊中羞涩的嘀嗒出行显然比较弱势。如果自己无法和其他公司抱团取暖,或者找到一个实力较强的公司来贴靠,那嘀嗒出行无论是否IPO成功,都会被市场慢慢抛弃。而这可能是之前两次IPO折戟的原因所在。

每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