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载绿坝_十年绿坝终失败 -环球热头条

2023-03-21 10:38:07 来源: 互联网

关于卸载绿坝_十年绿坝终失败 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的童年记忆,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捏捏父母看看什么时候回家,然后赶紧关电脑。有些人可能要在电脑上还原蕾丝罩布的形状。或者偷偷用 *** 充值q币装修 *** 空房间,月底父母看话费的时候装无辜。如果是男生,可能会有潜入网吧的经历。

这些小 *** 基本都是建立在父母对娱乐的严格控制上的。上网、网游、网恋都被视为洪水猛兽。其实今天回过头来看,中国那一代伴随着互联网野蛮生长的人,伴随着互联网走过的路真的有点惊心动魄。当你脱离了少年的心智,你会觉得那些原本唾手可得的性暴力的不当内容,其实是不适合儿童和少年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其实 *** 组织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了。2008年,原信息产业部和今天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向社会公开征集绿色上网过滤软件。在最初的想法中,绿色上网几乎是一个分级系统,预装在个人电脑中,为青少年和儿童过滤不良信息和图片——但这并不影响成年人如何使用互联网。

这次招标给我们带来的是一次儿童 *** 保护的失败行动,接近闹剧,儿童 *** 安全的未解决问题。

失败的起点:

绿坝闹剧的全部故事

绿坝是这一切的开始。

经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开招标,北京大正语言知识处理技术有限公司和郑州金辉计算机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分别中标。金辉提供“金辉屏蔽黄色图片和不良信息专家系统”,即图片识别和拦截,北京大正提供语言识别。双方合作开发了《绿坝与花季护航》的过滤软件。

工信部斥资4170万元购买绿坝一年使用权,提供给网民免费下载使用至2010年5月。并发布了《关于在计算机上预装绿色上网过滤软件的通知》,要求2009年7月以后在中国境内生产销售的个人计算机必须预装绿坝。

然而,强制安装绿坝很快遭到了巨大的反弹,主要原因是绿坝本身辜负了人们的期望。

很多用户说绿坝的图像过滤基本上是个笑话。只要是以黄色为主的(这里指向日葵般的黄色),掺杂黑色的图片都会被过滤掉,导致绿坝打开后连地图都看不到。即使绿坝关闭了,也会和一些日常管理软件产生冲突。比如北京很多中小学都安装了绿坝,连学籍管理和评价的软件都无法正常打开,只好批量卸载安装的绿坝。

除了不好用,绿坝会不会侵犯个人隐私,会不会影响电脑安全,拦截的具体网站有没有公开透明的标准,会不会影响信息和商业自由等等,都是人们怀疑的问题。

不久后的2009年6月30日,也就是《通知》规定强制安装绿坝的前一天,信息部新闻发言人表示,由于“部分企业提出工作量大、时间短、准备不充分的要求,可根据实际情况推迟绿坝软件预装。这个价值4000万/年的项目最后不了了之,逐渐被人们遗忘。

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技术

绿坝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即使抛开郑州金汇和北京郑达中标的公平性,从技术角度来说,绿坝的失败也是必然的。

先说郑州金辉。郑州金辉提供的技术叫“金辉屏蔽黄色图片和不良信息专家系统”。所谓专家系统,是人工智能的一个研究分支,它将人类某一领域专家的大量知识和经验输入计算机,从而使计算机模拟人类推理和判断的过程。

人类信息如此丰富,谁来判断信息的准确性,谁来录入信息,这是一个无法解决的巨大问题。所以专家系统多用于极其细分的领域,比如某种昆虫可能对某种作物造成的损失等等。

显然,专家系统不适用于极其一般化的 *** 识别问题。从性能上看,惠今未能建立一个足够强大的专家系统来识别色情内容。[!- empirenews.page - ]

再看北京郑达,北京郑达提出了一套概念的层次 *** 理论,指出“人脑的认知结构分为局部联想和全局联想”,“建立自然语言的表达和处理模式,使计算机模拟人脑的语言感知功能”。虽然北京郑达自己的说法是模糊的,但我们仍然可以抓住“模仿人脑”这个关键词。北京郑达提出模仿人脑,大概类似于今天的深度学习。它和大脑一样,通过视觉和听觉感知提取边缘特征,然后进行高级分类。

但是我们已经知道,深度学习依赖于巨大的数据和计算能力。以谷歌2012年推出的谷歌大脑项目为例。并行计算花费了16,000个CPU,使机器能够识别猫的图片。

在2008年的中国,很难相信哪家公司有能力处理如此繁重的计算任务,所以绿坝失败也就不足为奇了。

简而言之,如果从技术层面来看,绿坝失败的本质来自于技术水平本身的限制,以及计算能力、数据等硬条件的缺失。事实上,这种失败不仅仅发生在中国。比如几年前,印尼也推出了名为Internet Positif的 *** 信息过滤服务。和绿坝一样,不仅难以普及,还遭遇了被萌化、拟人化的命运。

上图是印尼的绿板娘和中国的绿板娘。

今天,儿童 *** 安全,

不仅仅是拒绝性暴力

现在绿坝恒空诞生已经十年了。在绿坝娘短暂的胜利之后,我们发现,孩子的 *** 安全问题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如果说绿坝的效果太差是因为技术不到位,那么我们今天的AI技术完全足以应对图像和文字的识别。但是现在的孩子 *** 安全已经面临着1024以上或者自己敏感部位的照片丢在漂流瓶里的怪异。

近年来,儿童 *** 安全有以下两个明显趋势。

首先,线下问题逐渐转化为线上问题。

以前儿童 *** 安全只需要让未成年人远离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但是现在,随着 *** 的普及,很多发生在现实中的问题开始转移到网上。例如, *** 欺凌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广州青少年文化宫的一项调查显示,60%的受访青少年既是 *** 欺凌者,也是受害者。还有的通过儿童网游中的道具引诱儿童,从事淫秽行为等等。儿童 *** 安全问题越来越多样化,仅靠识别技术很难解决。

二是有害内容形式模糊、隐蔽。

以前,有害内容通常能被人类一眼看穿,而现在,连父母自己都看不到有害内容。就像之前的儿童邪教片一样,用儿童最常接触的内容来潜移默化地传递信息。如果家长不深入思考,可能不会觉得这些内容有问题,更别说AI了。或者像蓝鲸游戏一样,通过微信群、 *** 群工具小范围组织活动。活动参与者也会注意保护信息,不要向外传播。如何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发现和预防类似情况,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然而今天,我们也在用更新的方式来保护孩子的 *** 安全。

首先,我们以这种吃力不讨好的方式,放弃了 *** 主导,全国一套软件。而是在BAT、TMD等巨头已经聚集了大部分互联网流量的情况下,把压力转移到企业身上,让企业发力监管内容。

而更新的技术手段也在快速进入儿童 *** 安全防护领域。比如美国初创企业Securly通过云端向中小学提供 *** 过滤服务,利用NLP识别文字表达的情绪,在发现儿童和青少年有自杀倾向时,及时向家长发送短信。[!- empirenews.page - ]

再加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在净洗的影响下,大人都很难发现“不当内容”,更别说孩子了。

或许我们应该承认绿坝的初衷是好的,也是必要的,甚至在一些分级的出行方式中,给了成年人一些自由。可惜技术的匮乏和民众的强烈反感,让绿坝和分级模式一起走向了坟墓。我们最终选择了一个更广泛的方案来保护所有一起触网的人。

即便如此,儿童 *** 安全这个千变万化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十年过去了,还是刚开始。

卸载绿坝(绿坝失败十年)

每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