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让《长征组歌》更沉浸 世界视讯

2023-04-29 18:53:37 来源: 中国文化传媒网

前不久,大型经典音乐史诗《长征组歌》复排复演,在江西兴国长征组歌大剧院连演10场。《长征组歌》总导演、国家一级编剧甲丁介绍,此次复排的《长征组歌》可谓2.0升级版,在严格遵循声乐套曲的呈现形态、保留原作的原生风格和艺术品质的基础上,在“歌与唱”“视与听”“情与景”上,进行了具有新时代审美特征和观演诉求的多项艺术创新和优化升级。

01

放大场景渲染,剧场音效全覆盖


(资料图片)

此次复排的《长征组歌》运用时尚化、国际化的呈现语言,将这部迄今已经57年历史的艺术精品,打造成“更好听、更好看、更好唱”的新的“国标版”情景化声乐作品,在原作单一化的视觉场景基础上,多层级、全方位地放大了情景对作品内容的渲染,使作品更具特定环境所赋予的感染力。

“为更加真实、生动地体现作品内容,我们将战场激战的枪炮声、风声、雷雨声等音效与音乐进行了高密度融合,并采用最新的全向声音控技术手段,将剧场进行了全覆盖设定,使每位观众都能在座位上,沉浸于身临其境的作品氛围中。”甲丁说。

02

独创“云”伴奏演绎形态

甲丁透露,由于要在江西兴国驻场演出,考虑到兴国尚无一支能够完成如此高标准、高质量作品且能保障多场次演出的交响乐队这一现实,为能体现声乐套曲所应具备的艺术规范,采用了“云”伴奏形式,即在北京由国家级交响乐团——中央电影乐团先期录音、录像,而后通过“云”手段将乐队植入现场视频中,形成北京与兴国互联、互动,国家级专业艺术院团与县级业余合唱团协作、合作的全新演绎形态。

“从拍摄中国电影乐团的排练开始,视觉团队参与《长征组歌》项目的时间不知不觉已经两年有余。得知《长征组歌》的呈现要通过乐队植入LED屏幕里代替真人交响乐的时候,起初团队本身也是有技术上和呈现上的顾虑的。”《长征组歌》视觉设计杨多说,“人像抠绿合成在舞台上本身就是一个很冒险的制作手法,因为舞台上有正在进行演出的演员,真人和抠像合成的人必须得达到1∶1的关系,才不会让观众有出戏的感觉,但偏偏舞美视频的制作是需要夸张化的,也就是说,做在多媒体视频里的一朵小花,肯定跟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小花大小不一样,但由于舞美本身就是放大现实的艺术,所以在多媒体视频里,大花朵就算跟太阳一样大,也是一种视觉表达体系。这也就是我们顾虑把人像合成加入到视频里去表现的原因。”

杨多坦言,当时的另外一个顾虑是声画同步问题。“交响乐的演奏本身对听觉的要求极为苛刻,而对于现场播控技术而言,要做到视觉和听觉的完全同步,本身就有天然的延迟,以往的表演形式中,视频只是作为背景和情绪的渲染,不要求极致严谨的同步,一旦把交响乐植入视频中,视频的播放就是整场演出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舞台元素,与音乐的同步、与演员的协调、与朗诵节奏的配合差一秒、差一帧,都会影响整个作品的呈现,加上合成乐队本身就难以让观众更沉浸,鼓手一个鼓点的不吻合、弦乐演奏家抬弓时的半秒延迟,都会让观众质疑视觉呈现的专业性,更会影响观感体验。”面对这样艰巨的任务,剪辑师曾为了弦乐队一个半秒的抬弓延迟,和音乐反复调速磨合,十首乐章,章章如此。最终合成出没有任何延迟、与音乐紧密配合的一支“虚拟乐队”。

除了技术上的难点,在画面呈现上,剧组也是克服了重重阻力。“由于整个乐队的拍摄及合成格式都是采用4K高清画质,乐队的细节、乐手们的精神状态,还原度都非常高,这就要求我们的抠像技术也要匹配同级别的精细程度,乐队中所有弦乐的小提琴弓子、竖琴的每一道弦、哪怕是在乐队拍摄中本身就被遮挡了的乐手,我们都把每一处细节清清楚楚地抠了出来,并且根据不同的节目场景调和了演员脸部、身上的着光程度,匹配不同场景的亮度、配色等氛围,为的就是尽可能清晰地展示给观众,让大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做到不出戏的同时还能更沉浸。”杨多透露,要做到如此精细的抠像合成,光对乐队这个长达70分钟的4K影像,渲染量就是巨大的,乐队文件、共3块屏幕的渲染工作就进行了将近半年。

03

舞美虚实结合,

视觉特效与音乐高度契合

《长征组歌》舞美的主形象以“红旗漫卷西风”定义,充分体现了红色文化的磅礴之气。其中实景与影像的虚实融合、视觉特效与音乐的高度契合、当代造型艺术与传统舞台美术的有机结合,形成了这版《长征组歌》的一大特色。

如何用艺术语言结合特效制作,把《长征组歌》每一曲的氛围、场景结合到视觉设计中,也是摆在视觉设计团队面前的一个考验。“演员们唱的是长征的故事,而配合的影像也应该是长征的故事。这个作品中,没有主要的演员,也没有舞蹈,主要是靠音乐去表达。所以我们的多媒体场景不能喧宾夺主。比如过雪山草地的环节,要让演员和乐团融入恶劣的环境中,我们可以用雪崩的元素作为视觉夸张的手段,打破戏剧节奏,用视觉冲击让观众有更亲临的体会,但是悲剧色彩又要点到为止,要迅速让观众回到音乐的欣赏中。我们借鉴了中央美术学院、八一电影制片厂等为长征历史制作的大量美术作品,在一些很关键的表现环节上,决定依据这些经典作品的经典创作,还原《长征组歌》本身该有的红色印记,在不该用三维技术的,毅然选择回归到红色作品本位,还原那个年代人们心目中‘永远的长征’。”杨多说。

(甲丁文化供图)

2023年4月29日《中国文化报》

第2版刊发特别报道

《数字赋能让〈长征组歌〉更沉浸》

↓ ↓ ↓ ↓ ↓ ↓ ↓ ↓ ↓

每日热点

©2014-2018 块财经 www.fayiyi.com About Netname
联系QQ:1771378614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