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新前沿观察:看好泛人形机器人在物流分拣场景率先应用

2025-08-17 21:55:07 来源: 和讯


(资料图片)

核心观点  为实现物流分拣作业,泛人形机器人(非完全人形)需要具备多模态感知和端到端大模型能力。我们认为当前硬件端泛人形机器人已经达到物流场景商业化的门槛,但国产具身模型端距离真正落地仍有一定提升空间。从经济性来看,在2 年收回成本的假设下,泛人形机器人的投入产出比与分拣工人已经持平。我们认为今年下半年泛人形机器人在物流场景会逐步从demo 场景转向交付客户试用,等客户验证后明年有望迎来爆发增长。  摘要  为实现物流分拣作业,泛人形机器人(非完全人形)需要具备多模态感知和端到端大模型能力。物流分拣动作主要分为包裹检测、抓取与翻转、条码识别、路径规划、投递归位等步骤,需要人形机器人具备多模态感知能力(视觉、触觉、力觉等)和自主决策的端到端大模型能力。  我们认为当前硬件端泛人形机器人已经达到物流场景商业化的门槛,但国产具身模型端距离真正落地仍有一定提升空间。从分拣效率来看,1)海外:Figure 02效率已接近正常工人。基于Helix 神经网络,Figure 02 处理一件包裹的平均时间为4.05 秒。而正常熟练分拣工人的单个标准小件快递分拣效率为3-5 秒。2)国内:智元精灵G1 分拣速度较熟练工人仍有一定距离。此外,我们也需要注意,在分拣质量和应对异常的处理上,泛人形机器人较熟练工人仍有差距。  经济性方面,现阶段分拣场景泛人形机器人替代工人处于临界点。假设分拣场景的单个工位工人2 班倒,一人工作8 小时,单人年工资10 万元,而泛人形机器人成本40 万元,单日工作时长20 小时,工作效率约为工人80%。在2 年收回成本的假设下,泛人形机器人的投入产出比与工人已经持平,随着泛人形机器人硬件成本和智能化水平提升(体现在产出效率),终端客户基于降本增效目的有替换工人的动力。  模型方面,Figure 和智元具搭载自研具身模型。Figure 02 搭载Helix 具身智能模型。智元精灵G1 由端到端数据驱动具身算法,通过海量真实数据训练出的“大脑”,能像人类一样实时感知环境、理解任务、并自主精准执行操作。数据采集和模型迭代方面,智元携手德马科技共建训练与数据采集工厂,Figure 在快递流水线上进行实训。  展望后续,我们认为今年下半年泛人形机器人在物流场景会逐步从demo 场景转向交付客户试用,等客户验证后明年有望迎来爆发增长,海外由于人工成本更高昂,将会是物流场景落地的首选。建议关注有望凭借二次开发能力获得超额溢价的整体方案解决商、商业化落地进展领先的本体厂对应的核心供应商。相关公司包括德马科技、均普智能、领益智造、中大力德、富临精工、卧龙电驱、震裕科技、浙江荣泰、美湖股份等。【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每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