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开泰_中国被开除的三个院士 _每日看点

2023-06-01 11:18:35 来源: 互联网

随着社会越来越发达,大家都选择在网络上汲取相关知识内容,比如姚开泰_中国被开除的三个院士 ,为了更好的解答大家的问题,小编也是翻阅整理了相应内容,下面就一起来看一下吧!

姚凯泰(中国开除三名院士)

【图文由“中国科学家”(ID: chinses _ scientists)微信官方账号原创。请申请转发授权。】


(资料图)

鼻咽癌(NPC)是我国常见的头颈部肿瘤,发病率居世界首位。其中,广东省高发区的发病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0倍,因此也被称为“广东癌”。

在攻克鼻咽癌的征途上,有一位鹤发老人,功不可没。他就是被誉为“鼻咽癌克星”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病理生理学家姚凯泰。

姚凯泰

这位医生很善良,致力于病理学。

年轻的姚凯泰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49年,姚凯泰高中毕业。他报大学的时候,他妈妈希望他能学医开诊所。姚凯泰申请了四所名校,都被录取了。考虑到母亲身体不好,需要就近照顾,他选择了上海医学院。

姚凯泰南方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实验室里

1952年,21岁的姚凯泰被送到华西医院实习。在那里,他接触了一些癌症患者。看到他们渴望帮助却又无可奈何,姚凯泰深深感受到自己所学的局限性,希望进一步提升自己。

1953年,姚凯泰被学校选中,送到中山医学院病理学教师班深造。在这里,他确定了自己的终身职业方向——病理学。

“我选了病理学。这是一门研究发病机理的科学,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954年,姚凯泰大学毕业后,写了关于中国科学院和 *** 医学科学院的文章,希望对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鼻咽癌被称为“中国人的癌症”,多发生在我国南方,尤其是广东、湖南、福建、台湾省等地。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一旦发现,往往已是晚期。

20世纪70年代,在肿瘤学家潘石屹教授的指导下,姚凯泰进行了二硝基哌嗪诱癌实验,成功诱发大鼠鼻咽癌。该实验模型获得了1978年美国国家科学大会奖。

姚凯泰

大鼠鼻咽癌实验模型的成功,让姚开泰备受鼓舞。他仔细分析了动物模型和实验结果与人鼻咽癌的差异,发现动物实验结果与人鼻咽癌不同。那么,如何才能确认这些化合物与人类鼻咽癌有关呢?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姚凯泰的脑海中酝酿:利用人胚胎鼻咽上皮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进行诱癌实验。但当时不仅很难找到合适的细胞,实验室也不具备细胞培养的设备和条件。

姚凯泰

没有细胞可研究,他带领同事收集人工流产后的胚胎;没有培养设备,他和仪器修理室一起设计 *** 了二氧化碳细胞培养箱。经过4年的反复实验,1980年,他们首次成功建立了人胚胎鼻咽上皮原代培养技术。

利用这种培养技术,他指导学生进一步研究化学因素和爱泼斯坦-巴尔病毒,这是最早发现的人类肿瘤病毒。爱泼斯坦-巴尔病毒与包括鼻咽癌在内的多种癌症有关。)在人胚鼻咽上皮的致癌作用中,成功地用二硝基吡嗪诱导正常人鼻咽上皮细胞的致癌作用,证明了化学物质可引起人鼻咽癌,从而创下了世界医学领域的新纪录。

去海外寻找致癌基因的新突破。

1983年11月,姚凯泰作为访问学者,来到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病毒癌变实验室,在这里,世界上首次提出了癌基因假说。

在这里,姚开泰争分夺秒地学习和实践,从从国内带来的中国鼻咽癌细胞系建立的基因文库中分离出促瘤基因,为基因参与癌变的假设提供了实验依据。一年后,他带着小型仪器、细胞培养皿、冷藏试剂和大量国外最新文献回国,着手建立自己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从分子层面研究癌症的奥秘。至此,姚凯泰对鼻咽癌的研究从整体水平、细胞水平、染色体水平逐步深入到DNA分子水平。

姚凯泰指导学生。

1985年,姚凯泰申请了国家七五重点研究项目:“恶性肿瘤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在他的领导下,他和他的团队对人群中鼻咽癌(NPC)基因组中生物物理性状的多态性、染色体定位、表达和活性及其在人类NPC致癌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同时,他以小鼠促瘤基因为探针,与人类淋巴细胞染色体进行原位分子杂交,发现人类染色体上存在促瘤基因的同源序列,并初步定位于6号染色体长臂。这一成果为进一步研究促瘤基因在人类恶性肿瘤中的广泛存在提供了新的实验证据,为分离人类促瘤基因奠定了基础。

1986年,美国俄亥俄大学微生物学家、免疫系主任格拉泽教授在目睹了姚凯泰癌症实验室的工作后,连连称赞:“了不起,能在有限的条件下取得如此杰出的成就,真是了不起!”

他当即要求与姚凯泰合作研究EB病毒与癌症的关系。一年后,作为这次国际科研合作的结晶,一株EB病毒阳性细胞株问世,命名为HONE1(湖南俄亥俄州1号鼻咽癌上皮细胞株)。此后,他们对这种细胞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为研究鼻咽癌与EB病毒的关系找到了突破口。

攻克癌症任重道远。

1989年,湖南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诞生,姚开泰任所长。正是在这一年,他的学科——病理生理学成为国家教委重点学科,他是这个学科的学术带头人。

1992年,姚凯泰决定重点研究EB病毒的潜伏蛋白基因。他带领团队证明了人类7号染色体长臂末端存在一个与鼻咽癌易感性密切相关的等位基因,找到了鼻咽癌易感性的遗传物质基础。

1999年,姚凯泰开始了“转基因动物模型”的研究。虽然这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但却很有意义,因为这意味着针对鼻咽癌的实际工作已经进入了第四代基因技术——转基因动物水平的研究。

2000年6月,当姚凯泰出席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第八届EB病毒与癌症国际会议时,肿瘤学家Geoge Klein认可了姚凯泰的工作。他认为,近年来世界范围内鼻咽癌进展缓慢,缺乏动物模型是主要原因之一。

努力也带来了可喜的收获。姚凯泰曾三次登上国际学术论坛,赢得各国学者的赞赏。1986年参加中国科协第三次代表大会优友资源网;1987年被授予“湖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后一学部委员改名为院士)...随后的荣誉并没有让姚凯泰陶醉。他说,“在征服癌症的道路上有许多荆棘,人类还有相当艰巨的路要走。”

2019年,88岁的姚凯泰已经是中科院的资深院士了,但他说,“我还是要创造条件,做更多的工作,做得更好。”

1.中国科学院官方网站姚凯泰院士简介

2.《姚凯泰院士:60年献身科研,舍老求研》,广州日报,2017年5月。

3.“三阳开泰展新篇章,用一手好牌和一颗善良的心书写人生——记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肿瘤病理学家姚凯泰”,《科学中国》,2007年。

4.《师法——姚凯泰院士手记》,《南方医学教育》,2006年。

5.《游遍青山的人不老——记中国科学院院士、湖南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姚开泰教授》,《科学中国》1998年

6.揭开鼻咽癌的神秘面纱──记湖南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姚开泰,1997年,相超。

7.瞄准“黑仔之一”——姚开泰院士肿瘤学研究,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

每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