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基金投资“故事”:有人星夜赶考场,有人辞官归故里 全球短讯

2023-05-05 11:27:43 来源: 华尔街见闻

指数基金,作为一个人人皆知的“公募基金大品类”,不是应该所有机构都想“尬一脚”的么?


(相关资料图)

答案还真不是。

根据资事堂统计,在过去几个月里,业内不断有指数基金宣告准备终止基金合同,又不断有公司新发指数基金。

这边厢,大型基金公司不断补齐“产品线”,誓要砸出一片发展的“新天地”。

那边厢,中型基金公司们已经主动开始调整产品线,趋利避害的要突出指数投资的重点。

这幅盛景像极了《儒林外史》叙述的那一幕:有人星夜赶考场,有人辞官归故里

公告计划终止300ETF

节后第一天,5月4日,永赢沪深300ETF就发布了《关于以通讯方式召开永赢沪深3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的公告》。

相关持有人大会意在审议相关基金“终止基金合同并终止上市有关事项的议案”。

永赢基金在相关议案中提到,由于市场环境变化,为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提议终止永赢沪深300ETF基金合同并终止上市。

从该基金1季报来看,截至3月31日,期末基金资产净值3945万元,基金资产规模确实也相对有限。

类似情况年内有多例

事实上,类似的情况,年内发生了很多次(下图)。

比如,建信恒生中企ETF、建信沪港深大湾区ETF、浦银安盛沪深港300ETF等涉港股投资的ETF。

也包括,招商中证浙江100ETF、平安金ETF、嘉实先进制造ETF等细分板块ETF。

甚至,前文提到的永赢基金自己,在不到2个月前,刚终止了一只中证500ETF的运作。

批量ETF陆续被终止,这是行业的一个现实。

“退出”还是“转场”?

作为业内最知名的宽基指数,沪深300ETF几乎是早年公募开展被动投资业务的“标配”。

但这样的主流品种现在也被终止,大概率意味着相关基金公司有了新的发展战略。

我们无从获知基金公司自身的经营想法,但相关的业务数据,可能蕴含着解答问题的“线索”。

以前文提到的永赢基金为例,在年内终止一个ETF产品后,永赢基金目前有3只ETF,分别是,永赢中证全指医疗器械ETF,永赢深证创新100 ETF和计划年内终止的永赢沪深300ETF。

从规模上看,三者差距也很大,永赢中证全指医疗器械ETF1季报规模超过了20亿元,永赢创新100ETF刚达0.71亿元,而沪深300ETF不足5000万元。

从其目前的存量产品格局看,永赢似乎是在逐步收回在宽基ETF的布局,同时以重拳出击行业ETF。

如果这个推论没错的话,那么前述的终止或许意味永赢正在合理的调整其指数战略,以把握更多机会。

事实上,类似的战略调整俯拾皆是。

回看今年终止基金合同的基金公司,大多数仍在其他产品上积极开拓指数市场。

近期的收缩或是另一次出拳的前奏。

亦有全方位挺进

如果说,对于中小基金公司而言,明确业务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格外重要的话。

对于大型基金公司而言,还有一个战略就是:我都要。

比如,一直以主动投资闻名的汇添富基金,近半年就在指数产品上“全面出击”。

继去年11月举办了指数品牌发布会,正式发布“指能添富”的细分业务品牌之外,:“指能添富”的标语在大型户外、广场街头(下图)、地铁车站等依次出现,声势浩大。

而在指数产品的定位特点上,汇添富总经理张晖也曾有叙述:即以规则化视角,用公司强大的主动投研能力为“指”数投资赋“能”......并提供专业的资产配置解决方案和优质的服务.....

这个业务目标能否实现尚待观察,但大型基金公司“盛装出席”,力争“后来居上”的战略已经相当明晰。

而随着公募基金行业的全面发展日益成为行业趋势,越来越多的大型基金公司把指数基金业务作为“重要支柱业务”来抓,其间的差异化只是全面发展还是重点发展的战术差异而已。

这或许是“星夜赶考”和“辞官故里”者,相向而行的背后原因。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每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