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1 08:33:05 来源: 经济参考报
食糖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作为全国最大的糖料种植基地以及最大的食糖主产区,近年来,广西通过持续加大良种选育和技术攻关力度,糖料蔗种业“卡脖子”现象得到明显缓解,但仍面临着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不够、新品种市场推广难等诸多挑战,破解“大产业、小种业”瓶颈有待过关迈坎。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甘蔗种业迎来“翻身仗”
地处祖国西南的广西,糖料蔗种植面积和食糖产量连续多个榨季占全国60%左右。多年来,广西坚持打好种业“翻身仗”,促进糖料蔗种子不断更新换代。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食糖消费需求迅速增长,但国内食糖产量难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糖料蔗种关系着国人的‘糖罐子’能否端得稳、端得牢。”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中心主任李杨瑞说,长期以来,甜蜜事业的“当家花旦”被进口种子垄断,各地自育的糖料蔗品种因亩产、糖分、宿根性等指标不如人意,一度身处窘境。
“把甘蔗育种主动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是端稳‘糖罐子’的重要一环。”李杨瑞表示,蔗糖业是广西重要优势产业之一,对保障我国食糖供给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多年来,广西农科院不断扩大育种规模,增加组合数,加大野生种子资源的收集利用,与本地品种进行杂交,不断推出新品种。”李杨瑞说,糖料蔗品种自主创新已取得进展,改变了长期以来进口种子占主导地位的局面。
我国自主培育的桂糖系列品种的“开花结果”。桂糖42号、桂糖44号、桂糖46号、桂糖49号、桂糖55号、桂糖60号等桂系甘蔗品种,在高产、高糖、早熟、强宿根、抗病、抗倒伏等6项性能指标上,均优于原来多个进口品种。同时,桂糖44号还凭借其耐机收的强宿根性,成为全国最适于全程机械化生产的甘蔗品种,桂糖42号更是以其突出的抗倒和耐旱能力连续多年成为广西和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糖料蔗品种。
记者走访调研了解到,广西甘蔗育种团队成功选育出的桂糖29号至桂糖60号等30余个综合性状优良的糖料蔗新品种,累计应用面积1900多万亩,获得良好社会经济效益。
在糖料蔗种植面积较广的广西崇左市,糖料蔗良种率达99%以上。崇左市江州区糖料蔗种植大户陆超学种了糖料蔗120余亩,其中桂糖42号、桂柳05136两个优良品种,种植面积占80%。“相较于之前使用的进口种子,这两个品种早熟、糖分高、亩产高、宿根性强。”陆超学说,种植新品种后,亩产量稳定在6吨左右。
当下,广西糖料蔗良种科研攻关不断突破。自治区糖业发展办公室主任李文纲介绍,目前,广西自育糖料蔗品种49个,在农业农村部登记品种中占比40%;糖料蔗种植良种覆盖率98%,其中自育品种覆盖率近90%;建设糖料蔗良种繁育推广基地72个,建设面积10万亩,商品化供种能力达80万亩/年。
“大产业”与“小种业”矛盾仍存
业内人士介绍,当前,我国糖料蔗育种领域面临着“大产业、小种业”的局面,仍需加大创新发展力度。
广西壮族自治区糖业发展办公室糖料发展处处长陈拥军表示,糖料蔗良种选育周期长、投资多、风险大,一些机构经费投入不足。现有种业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综合竞争力不强。一些地方育种自动化程度低,大量依赖人工,种苗生产规范性不足,导致所生产蔗种质量参差不齐。
产业化程度低也影响了育种领域的创新研发。李杨瑞介绍,目前广西糖料蔗品种研发以常规育种为主,细胞工程、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编辑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不够,高效的糖料蔗育种技术体系尚未建成,再加上从事糖料蔗育种基础研究的科技人员较少,复合型育种人才缺乏,影响创新能力提升。
此外,糖料蔗主打品种易感染黑穗病,新品种市场推广难。记者了解到,黑穗病类似糖料蔗中的“癌症”,对其产量和糖分影响极大。“黑穗病在糖料蔗各个品种中普遍存在,是世界性难题。”相关专家告诉记者,目前广西糖料蔗种植面积最广的两个主打品种在降低黑穗病发病率、增强宿根性等方面依然有提升空间,亟待攻坚。
新品种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方面也存在一定短板。广西农科院甘蔗研究所育种室副主任周会介绍,种质资源是糖料蔗良种选育的源头,是种业产业发展的基础。目前种质资源收集利用存在困难,难以系统开展糖料蔗种质资源精准评价与基因挖掘。
持续推进种业研发创新
业内人士建议,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推动糖料蔗良种选育工作取得更多突破,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端稳“糖罐子”。
种质资源圃对种业科技创新至关重要。李杨瑞表示,在广西建设国家级糖料蔗种质资源圃是众多科研人员的共同期盼。这有助于食糖主产区加强种质资源收集利用能力,加速优良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发展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染色体倍性育种等生物技术,促进品种更新换代。
周会等人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强化食糖行业科技专项支持,支持糖料蔗新品种研发、选育以及现代育种技术科研平台建设,培育更多高产高糖、适宜机收的突破性糖料蔗新品种,助力广大蔗农增收。
同时,重视培育种业振兴“领头雁”与育种“工匠”。既要加快培育一批育种能力强、生产技术先进、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种业企业,又要加强育种基础人才培养、引进与交流。
陈拥军等人表示,在积极推进糖料蔗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及产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同时,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积极引导蔗农由传统自留种向商品化供种转型,从而提高优良品种使用率,让食糖安全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