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9 14:24:25 来源: 长江商报
(相关资料图)
长江商报记者沈右荣 排队近一年、闯关深交所主板的赛克赛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克赛斯”)完成了问询,其IPO之路向前迈了一步,但能否顺利,仍然充满变数。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赛克赛斯实控人持股超90%,研发费率逐年下降仅行业均值一半,扣非也多年徘徊不前。 赛克赛斯声称其在多个细分领域领先,多个产品具有国产唯一性。但与这些描述不相匹配的,2017年至2022年,公司主营业务利润在1亿元左右徘徊不前。 地处技术密集型领域,赛克赛斯的研发也“低人一等”。 近几年,公司研发费率逐年下降,且仅为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的一半。 一股独大是赛克赛斯的突出特征,实际控制人邹方明直接间接控制了公司90.94%的股权。2021年,邹方明实际控制的公司倒卖股权,两个月获利3034万元。 前员工控制的企业充当赛克赛斯的核心经销商是绕不过去的话题。这些经销商中,实际控制人邹方明曾入股。基于此,经销商与赛克赛斯之间的关系扑朔迷离、雾中看花,究竟是否存在某种利益关系,不得而知。 声称领先业绩徘徊 赛克赛斯反复介绍其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但其经营业绩表现不遂人意。 赛克赛斯致力于成为国内一流的植介入生物材料类医疗器械企业,涉足止血及防粘连领域、组织封合及保护领域,主要产品为复合微孔多聚糖止血粉、羧甲基壳聚糖手术防粘连液、可吸收硬脑膜封合医用胶和可吸收血管封合医用胶。公司产品复合微孔多聚糖止血粉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系国内唯一一款复合型淀粉类可吸收止血产品,2021年市场占有率约为27%,为细分行业第一。公司手术防粘连液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保持在25%以上,是国内主要销售厂商。可吸收血管封合医用胶,国内市场上同类产品生产厂商只有美国百特国际公司及赛克赛斯。 赛克赛斯称,羧甲基壳聚糖手术防粘连液和复合微孔多聚糖止血粉分别于2007年、2012年上市,均已经过10年以上的临床应用。产品在使用效果、安全性、适用性等方面均具备较高的质量水平。2021年度,两款产品市场占有率均保持在25%以上,已在全国3000家以上医院中得到使用。 此外,赛克赛斯称,2022年度,公司研发的角膜表面粘弹保护剂成功注册上市,系唯一一款用于眼科手术眼角膜表面上皮细胞保护的液态产品,市场前景较为广阔。在介入栓塞领域,非粘附性液体栓塞剂亦为唯一一款国产用于BAVM治疗的非粘附性液体栓塞材料。 与上述表述不相匹配的是,赛克赛斯的经营业绩表现平平。 数据显示,2017年,赛克赛斯实现的营业收入、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净利润”)分别为3.57亿元、0.66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以下简称“扣非净利润”)为1.20亿元。2018年至2022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59亿元、3.78亿元、2.90亿元、4.37亿元、4.36亿元,同比变动幅度为0.47%、5.47%、-23.34%、50.84%、-0.33%,波动明显,2020年出现较大幅度下滑,2021年意外大幅增长,2022年小幅下降。 上述同期,公司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1.13亿元、1.21亿元、0.76亿元、1.27亿元、1.37亿元,同比变动72.01%、6.92%、-37.06%、67.07%、7.71%,2018年、2021年均大幅增长,2020年出现较大幅度下降。 公司解释称,主要是2020年受疫情影响,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下降明显,2021年则是恢复性增长。 如果剔除疫情影响,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波动幅度就会较小,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原地踏步的特征将更加突出。 扣非净利润体现得更为明显。2017年至2022年,赛克赛斯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20亿元、1.11亿元、1.17亿元、0.69亿元、1.09亿元、1.27亿元,2018年至2022年,同比变动幅度为-6.91%、4.77%、-41.21%、59.15%、16.06%,剔除疫情影响下的2020年大幅度下降、2021年恢复性增长外,其余年度变动幅度较小。整合而言是在1.10亿元左右徘徊。 实控人持股超90%存风险 赛克赛斯属于家族企业,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过高,存在公司治理隐患。 赛克赛斯成立于2003年6月,2018年11月改制为股份公司,2020年至2022年,公司经历了2次股权转让和3次增资扩股。 2021年6月,股东安徽产业并购基金、三峡金石(武汉)、安徽交控金石分别将其持有的公司525.12万股股权转让予上海赛星,转让价格为5.97元/股,股权转让款合计约为9405万元,交易于当年8月完成。 当年10月,上海赛星与厦门国贸产发投资、济南产业发展、宁波九一、青岛望盈签署股份转让协议,分别将其持有的公司700.16万股、140.03万股、175.04万股、151.70万股转让给后者,合计为1166.93万股股份,股权转让总价款为1亿元,转让价格约为8.57元/股。 5.97元/股买进,8.57元/股卖出,仅仅2个月左右,上海赛星将股权一倒手,大赚3034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赛星由赛克赛斯的实际控制人邹方明实际控制。 根据招股书,邹方明分别持有上海赛星和山东赛尔99.19%和98.53%股份,通过山东赛尔和上海赛星控制的赛星控股控制赛克赛斯68.62%股权。此外,邹方明控制的上海赛星分别持有济南赛明、济南宝赛和济南华赛62.00%、74.30%、95.40%股份,且上海赛星担任济南赛明、济南宝赛和济南华赛的执行事务合伙人,邹方明通过上述三家员工持股平台控制赛克赛斯21.15%股权。邹方明控制的上海赛星直接持赛克赛斯1.17%股份。综上,邹方明合计控制赛克赛斯90.94%股份,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实际控制人持有赛克赛斯超过90%股权,其地位在公司达到了“一言九鼎”地步。此外,邹方明堂弟邹方钊担任赛克赛斯董事、副总经理。 除了上述低买高卖股权大幅获利外,邹方明还推动积极分红。2020年至2022年,公司相继分红5860.97万元、6778.06万元、5703.56万元,三年合计为1.83亿元(均含税)。邹方明持股90.94%,通过三年分红分得约1.66亿元。 本次IPO,赛克赛斯打算募资4.55亿元,其中,3.05亿元用于生物医药生产研发基地二期项目建设、1.50亿元作为发展储备资金。 2020年至2022年,赛克赛斯的产能利用率均不高,部分产品产能利用率不到50%,扩产并未必要。此外,公司资金充足,截至2022年底,其账面货币资金为4.21亿元,对应的有息负债为0元。即便不募资,公司现有资金就可以完成募投项目建设。因此,公司无需募资。 毫无疑问,分红、扩产等,是实际控制人邹方明在推动。 推广费9亿研发费1.31亿 重营销、轻研发也是赛克赛斯的重要特征。 2017年至2022年,赛克赛斯研发费用分别为0.19亿元、0.21亿元、0.26亿元、0.18亿元、0.25亿元、0.24亿元,2022年的研发投入不仅较上年减少,且较2019年少了0.02亿元左右。2019年,公司的研发费率为6.88%,2020年至2022年分别为5.99%、5.24%、5.08%,逐年下降,且明显低于2019年。 同期,同行业可比公司研发费率均值分别为9.89%、11.16%、10.91%%。对比发现,赛克赛斯的研发费率明显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2021年、2022年的研发费率接近行业均值的一半。 与研发费用率占比相对较低相比,赛克赛斯推广费要高出不少。2017年至2022年,公司的销售费用分别为1.47亿元、1.50亿元、1.59亿元、1.38亿元、2.17亿元、1.87亿元。 根据2020年至2022年销售费用构成,销售费用的95%左右是推广费,据此估算,近6年,公司推广费合计超过9亿元,远超研发累计数1.31亿元。 2020年至2022年,公司业务推广费率分别为44.62%、46.72%、39.95%,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分别为25.66%、20.62%、20.84%,接近赛克赛斯的一半。 赛克赛斯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经销商问题。公司前五大客户中,南京苏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河南赛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跻身前五大客户名单中。 根据招股书,赛克赛斯前员工控制的公司成为其核心经销商的有17家,分布于成都、杭州、武汉、长沙、南昌、重庆、黑龙江等全国各地。2020年至2022年,赛克赛斯向这17家核心经销商销售的收入合计分别为5887.22万元、7789.86万元、8710.15万元,占公司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0.55%、17.95%、20.15%。 赛克赛斯解释称,公司成立初期,主要从事药品销售及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随着公司逐步专注于医疗器械的研发和生产,为最大程度激发员工的销售积极性,快速提高医疗器械业务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公司鼓励部分业绩较好的区域销售经理于2013年起逐步成立区域销售公司。 赛克赛斯向前员工控制的核心经销商销售产品包括赛必妥、瞬时、赛脑宁等公司主要产品。报告期各期,公司向前员工控制的核心经销商销售赛必妥、瞬时和赛脑宁产品的销售收入合计占公司向前员工控制的核心经销商销售金额的比例为92.33%、92.31%、94.17%。 值得一提的是,赛克赛斯的实际控制人邹方明曾入股,部分前员工实际控制的核心经销商,包括成都、福州等地的核心经销商等。当然,目前,邹方明都从前员工实际控制的核心经销商股东名单中消失。 针对经销商、研发投入、推广费及研发费等问题,长江商报记者向赛克赛斯发去了采访函,截至发稿时止,未获得具体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