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台风_台风这个词的起源

2023-03-15 10:02:54 来源: 互联网

随着社会越来越发达,大家都选择在网络上汲取相关知识内容,比如为什么叫台风_台风这个词的起源 ,为了更好的解答大家的问题,小编也是翻阅整理了相应内容,下面就一起来看一下吧!


(资料图)

为什么叫台风(台风一词的由来)

台风这个词的由来是什么?古代叫什么?台风是以什么形式命名的,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名字?为什么在名字后面加个数字?

台风一词的由来

2006年,《科技术语研究》第八卷第二期发表了台风术语的由来和命名原则,论述了台风术语的历史沿革。笔者认为,古代人们称台风为飓风,直到明末清初才把“封彪”作为寒潮风或非台风风的总称。到1956年,封彪已经降级为台风。

关于台风的起源有两种理论。

音译理论的来源

之一类是“声音传递理论”,包括三种类型:

一个是由粤语单词“gale”发展而来,读作“taifong”,英文表达为“typhoon”,中文译为“台风”。

二是闽南地方方言风台的演变;

第三,荷兰 *** 省期间,以希腊史诗中神权历史上的人物台风命名。在希腊神话中,泰坦的名字是Titan或Tynfo,是巨魔风暴的象征。这个词在希腊语中的意思是“风暴”或“吸烟者”。

台风也象征着阴风。神谱说,它战败后,体内诞生了无数疯狂的单位,专门用来伤害来往的船只。希腊语变成tufn,特指印度洋风暴,英语变成台风。

但据清代王世贞《香祖笔记》记载:“台湾省之风,与台湾海峡之风,大不相同。强风是飓风,甚至是台风。飓风停了,台湾经常没日没夜。三月、二月、三月、四月发的是飓风,五月、六月、七月、八月发的是台湾。”可见今天的“台风”一词来源于当时的“台湾”一词。这个词不太可能是音译台风。

原产地

第二类是“起源论”。因为台湾省位于太平洋和南海,大部分台风向北移动,很多台风通过台湾省海峡进入大陆,所以称为台风。详细介绍了台风术语的由来和命名原则、“台风”一词的由来以及台风的前世等资料。

台风的命名

每年都有那么多台风,每个台风都有不同的名字。这些台风的名字是谁?的命名规则是什么?很多家长也会被孩子问!今天给大家科普一个:强台风是怎么命名的?

什么是台风?

台风是指在热带或亚热带26℃以上的宽阔海面上形成的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更大风力12级以上。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定义,中心持续风速12-13级(即32.7-41.4米/秒)的热带气旋为台风或飓风。

根据日本气象局的定义,中心持续风速118 ~ 156公里/小时(32.8 ~ 43.3米/秒)称为台风。北太平洋西部(赤道以北,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子午线以东100度)通常被称为台风,而北大西洋和印度洋地区通常被称为飓风。

按其强度可分为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超强台风六级。

台风命名方法

台风的命名方法参照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的命名系统,也称热带气旋命名系统,或称热带气旋命名方法。台风的国际统一命名法是受热带气旋影响的周边国家和地区制定的详细命名方案,按顺序逐步反复使用。

越南、中国、日本、中国香港、日本、缅甸、澳门、新加坡、泰国密洛尼阿拉瓦、日本、泰国、美国以及世界气象组织亚洲区越南14个成员国和地区,各提出140个名称,以促进防灾减灾和增进国际经贸合作。在14个成员提出的140个台风名称中,每个国家和地区的悠游资源网都有10个名称。

这十个中文名字是龙王(后来被海葵取代)、葛库、玉兔、石榴、风神、海神、杜鹃、电母、海马和海棠。命名表中首先给出英文名称,各成员国可以根据读音或含义将名称翻译成当地语言。

台风命名的使用

台风的实际命名和使用由日本气象厅东京区域专业气象中心负责。日本气象局在确定西北太平洋或南海的热带气旋强度时,根据列表给出名称,给出四位数。前两个数字是年份,后两个数字是当年热带风暴的顺序。

比如今年第1号台风“尼伯特”,编号为“1601”。第4号台风“尼达”编号为“1604”。另外,按照规定,一个热带气旋,无论在其有生之年是强是弱,都还是同名。如0704号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等,英文名为“manyi”,中文名为“万依”。

台风命名种类的一般分类

以花命名:朝鲜的百合、玫瑰,越南的谭梅,中国的杜鹃、海棠等。

以鸟类命名:朝鲜的鹅和海鸥,韩国的燕子和天鹅。

以地名命名:香港的启德、万依、越南的夏朗等。

以星座命名:日本的天秤座和摩羯座等。

以神话人物命名:越南的“山神”、中国的“悟空”、悠游资源网“电母”。

以女性命名:美国的玛利亚,柬埔寨的康妮,老挝的法西等。

以水果命名的:泰国的山竹,美国的无花果等鱼类和动物:柬埔寨的大伟(大象),马来西亚的塔巴(淡水鱼)等等。

台风名称来源

20世纪初,人们开始给台风命名。据说台风是20世纪初由澳大利亚预报员克莱门特·兰格首先命名的。他把热带气旋命名为他不喜欢的政客,这样气象学家就可以公开称呼它们了。

为避免混淆,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于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举行的第30次会议上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应以亚洲风格命名,并从2000年1月1日起采用新的命名方法。

台风的名字都很温柔,大多有优雅祥和的含义,比如妮塔,一个泰国女人的名字。如茉莉、玫瑰等。一方面,预计台风造成的损失会少一些;另一方面,台风的到来会带来充沛的雨水,大大缓解当地的旱情,改变当地的高温现象,并不是完全的“凶多吉少”。

台风名的“退役”

一旦台风来袭,给当地人民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成为众所周知的台风,受灾地区的成员国可以申请将名字从名单中删除。换句话说,它将永久占用该名称,相同的名称将不再出现,而空缺失的名称将由原提供者国家或地区重新推荐。

如2004年超强台风“云娜”0413造成浙江164人死亡、24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181.28亿元,被永久从国际台风命名序列中除名。2005年第19号台风龙王,给福建造成经济损失74.78亿元,造成近百人死亡,被永久除名。这是中国大陆提供的之一个台风“退休”的名字。

但是,消除台风也有例外。比如台风文森特的名字,只是因为它和东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名字列表中的名字一样,是西北太平洋第七个热带气旋名字,都是因为名字本身。从名单中删除的台风苏德洛、台风彩虹、台风朱伊、台风茉莉的替代名称将在2017年2月台风委员会第49届年会上公布。

每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