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南南合作_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 -世界快看

2023-03-17 20:05:29 来源: 互联网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不知道什么是南南合作_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 是什么意思,其实他的意思是非常简单的,下面就是小编搜索到的什么是南南合作_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 相关的一些知识,我们一起来学习下吧!


(资料图)

什么是南南合作(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

“南南合作”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粮食安全特别计划”的组成部分。一些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向发展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支持,派出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帮助这些国家实施“粮食安全专项计划”,以提高其农业生产能力和粮食安全水平。农业和畜牧业在乌干达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但这些领域的发展受到金融、技术、投资、耕作方式等多方面的制约。由于小农占主导地位。基于此,在南南合作框架下,中国农业农村部向乌干达提供了粮食、园艺、水产、畜牧业等方面的技术支持。,提高生产能力,保证食品安全。同时,通过发展农业价值链,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吸引了农业投资,增加了农民收入。我们认为它有以下成功经验:之一,以东道国需求为导向是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其次,发展合作和投资合作的结合增强了南南合作项目的可持续性;第三,该项目由中国、乌干达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联合实施。它坚持权利与责任的平衡,增强东道国参与南南合作的主体性。

后视图

农业和畜牧业在乌干达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但这些领域的发展受到金融、技术、投资、耕作方式等多方面的制约。由于小农占主导地位。为了帮助乌干达解决这些问题,中国 *** 分别于2012 -2014年和2015 -2017年在乌干达启动了两个南南合作项目,在粮食、园艺、水产和畜牧业方面提供技术支持,提高生产能力,确保食品安全。同时,通过发展农业价值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吸引农业投资,增加农民收入。

在某人看来很实际。

在中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信托基金的支持下,中国农业和农村部于2012 -2014年和2015 -2017年在乌干达实施了两个南南合作项目,派出了47名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总利用资金约350万美元。

项目之一阶段的重点是支持乌兹别克斯坦“发展战略和投资计划”的实施。其专业领域涉及水利、农作物集约化和多样化管理、粮食储藏、食品安全和市场营销。项目二期支持乌兹别克斯坦农业发展计划(2016-2020年),重点领域包括园艺、粮食、水产、畜牧业和农业综合管理。

1.明确所有合作伙伴的责任和义务。

粮农组织总部和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处分别成立了粮农组织南南合作项目管理小组,负责总部、地区和次地区相关部门的联络工作。主要联络内容包括项目管理、运营和会计事务、监测和评估、采购和支助服务。

中国农业农村部和中国常驻联合国粮农组织代表处组成中国南南合作项目管理小组,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协调和跟踪,以及制定统一的标准和实施办法。在南南合作信托基金的支持下,中国农业和农村事务部派出了47名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并利用信托基金为粮食、园艺、水产和畜牧业提供技术支持。在技术支持的同时,中国专家组可以通过发展农业价值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吸引农业投资,激发农业产业活力。

乌干达农业、畜牧业和渔业部负责执行南南合作项目。主要职责包括:通过自我评估,确定需要南南合作支持的具体需求;履行管理、技术、后勤、安全等义务,确保南南合作外派人员能够顺利工作;积极参与整个项目周期过程,并提供相应的配套资金,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选择并派遣足够的合作伙伴参与项目活动。

2.所有合伙人共同制定项目计划。

该项目由中国、乌克兰和粮农组织协调,分为前期规划和“三方联合规划设计”两部分。

“预先规划”的目的是使乌兹别克斯坦了解南南合作的原则和模式以及三方协议中各方的责任;收集关于乌兹别克斯坦农业、畜牧业和渔业发展及粮食安全关键领域正在实施的重大项目的有效信息;确定可作为项目参与者的机构和工作点;为必要的实地考察和技术会议做准备。

“三方联合规划设计”由中国农业农村部、乌兹别克斯坦农牧渔业部和粮农组织联合开展,为期两周。在规划期内,三方将完成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并编制项目说明文件(包括项目内容、资金预算、项目选址、责任要求等。).

3.中国专家组提供技术支持,探索新的农业模式。

在项目的两个阶段,中国专家组在20个项目点实施了50多个示范项目,传播了64项实用农业技术,引进了85个适宜的优良品种,撰写了80份研究报告。例如,示范项目涉及水果、蔬菜、食用菌、稻田养鱼等。农业涉及杂交水稻、谷子、病虫害治理等。中国专家组在做好生产指导的同时,通过红薯粉、牛肉干等农牧业加工示范项目延伸价值链;通过“企业+农户”拓宽营销渠道;通过引导“稻田养鱼”、“沼气中国模式”、“循环农业”、“休闲农业”,开启了当地农业的新模式,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全面提升。

此外,中国专家组与合作伙伴一起,还向项目所在地附近的目标群体提供技术咨询,即农民、农民合作社、 *** 下属的农业企业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如布达卡项目以粮食技术推广为主,向周边农户提供水稻、谷子、玉米大豆间作高产栽培技术指导;卡贝拉的项目地点侧重于推广园艺技术。专家组在对项目所在地蔬菜和食用菌种植大户进行全面基线调查的基础上,定期进行技术指导和解答,为当地食用菌培训中心提供技术服务。

中国专家指导乌克兰技术人员检测食用菌菌种。

4.中国为加强乌兹别克斯坦能力建设提供渠道

能力建设主要包括实地培训和访问中国代表团两种形式。

野外训练有多种模式,因地制宜。培训前,中方专家组和合作伙伴进行了简单的需求调查,并准备了培训计划。实地培训结束后,中方专家组将提交培训过程和成果报告。这些培训包括园艺、畜牧业、杂交水稻、谷子、水产养殖、沼气技术等。在项目的两个阶段,组织了近200个培训课程,近8,000名参与者和15,000名乌克兰农民和技术人员接受了培训。

中国专家开展谷子种植技术指导培训。

根据项目管理规定,乌干达 *** 可以在项目开始半年后申请首批访华。在项目的两个阶段中,该项目对中国进行了四次访问,内容主要涉及中国农业发展、项目实施与管理、科技示范与推广、农牧业生产模式、品种资源、价值链开发和企业投资等。

程潇

中乌南南合作项目通过技术推广和中乌农业合作产业园建设,全面提升乌干达农牧渔业技术水平,提高贫困人口生产生活质量。

1.中国提供了技术支持,乌兹别克斯坦各领域水平明显提高。

该项目为乌干达提供了多领域的技术和能力支持,有效提升了乌干达农牧业和渔业的生产能力和粮食安全水平,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促进了乌干达农民增收和农村减贫。

在粮食生产方面,产量明显增加,农业生产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杂交水稻产量9-10吨/公顷,是当地高产品种的3倍左右;杂交谷子产量约为当地常规品种的2-3倍;该项目的示范带动了乌兹别克斯坦10多个行政区生产70公顷(1000亩)谷子和60公顷(6000多亩)杂交水稻,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和粮食自给,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大大增强了乌兹别克斯坦发展农业和提高粮食安全的信心。

中国专家组展示的杂交水稻大丰收。

在园艺方面,开发新技术在大规模生产和应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在两个项目的推动下,我国苹果砧木育种已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中方指导乌克兰农业科学院培育了150万株苹果砧木,是过去4年总和的两倍。开展食用菌和马铃薯的试验生产,以及大规模生产应用中芒果实蝇和柑橘黑斑病的防治试验,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园艺受到了当地农民的称赞。

畜牧业方面,畜牧业规模明显扩大。专家组设计使用氨化饲料,种植象草,解决饲料质量和旱季缺草问题,提高秸秆营养价值,增加牲畜的可食性和适口性;针对进口鸡笼成本高、养殖户难以承受的问题,专家组自行设计木质鸡笼并积极推广,为扩大养殖规模和集约化生产提供了有效手段。

中国和乌克兰的技术人员向当地人介绍了低成本的自制鸡笼。

在水产养殖方面,开发新的生产方法。渔场设计、鱼苗孵化、种苗运输、鱼塘设计与养殖、稻田养鱼、饲料加工等6个示范项目,使小型饲料加工产量达到800公斤/日,鱼苗孵化率由20%提高到80%,种苗运输成活率由79%提高到98%以上。稻田养鱼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一种新的生产方式。

2.建设中乌农业合作产业园,全面提高生产生活质量。

该项目将发展合作与投资促进结合起来。在为乌兹别克斯坦农业发展提供实用农业技术的同时,通过引入私营部门和建设中乌农业合作产业园,有效改善了当地基础设施,延伸了农业生产价值链,全面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质量。

解决了当地农业生产的技术、农资和市场问题。园区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为当地农民提供良种、农资和免费技术服务,同时按照合同购买农产品,搭建农民与市场之间的桥梁。目前已为当地840公顷(12000亩)水稻种植面积提供了必要的物资供应和技术指导,形成了以核心园区为龙头,梯级辐射带动当地农业发展的局面。

改善了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保障了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园区投资20万美元,在附近打了3口机井,建了4个水池,解决了周边1200多名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

增加了就业机会,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目前园区在本地 *** 6名本科及以上学历欧美留学中层管理人员;雇用216名专门从事示范区工程和现场管理的当地长期雇员;由于农业经营的季节性,1000多人是临时雇用的。当地人以在公园工作为荣。随着园区建设的不断推进,该计划将带动当地直接就业超过1万人。

经验与启示

1.以东道国的需求为导向是国际合作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在南南合作项目中,来自中国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花两年或更长时间深入农业生产一线,了解农民需求,因地制宜地推广符合东道国农业生产条件和小农户承受能力的实用技术。这些技术符合当地需求,操作简单,见效快,易于推广,从而达到良好的减贫效果。

2.将发展合作与投资合作结合起来,增强了南南合作项目的可持续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中国的农业对外合作战略将与东道国的需求相结合,因地制宜地进行技术传播。同时,将通过延长价值链、开发市场和促进双边交流来促进农业投资和贸易。通过项目平台引入负责任的农业投资,发挥农业对外援助、投资和贸易的作用,有效解决了非洲国家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资投入不足、市场衔接不畅等问题,撬动了整个农业产业的生产活力,增强了南南合作项目的可持续性。

3.该项目由中国、乌克兰和粮农组织共同实施,坚持权利与责任的平衡,增强东道国参与南南合作的主体性。与以往的单边援助项目相比,粮农组织框架下的“南南合作”是以联合国系统为平台的多边合作模式,涉及利益相关者众多,各方空距离较远,协调难度较大。为了加强各方的参与,提高南南合作项目的有效性,项目的三方协议中规定了各方的责任。乌干达作为项目东道国,在得到项目提供的技术支持的同时,也要为项目提供必要的配套资金和物资,同时解决各种突发事件,为中国专家组在乌干达开展工作提供良好的保障。中国、粮农组织和乌兹别克斯坦各有一名项目协调员参与实地项目的管理和协调。项目三方协议保证了各方的共同参与,建立了顺畅的多方合作机制,同时提高了乌方人员参与国际项目管理和实施的经验和能力。

每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