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整车企业突围:从"新"开始 走向全球市场

2023-05-12 08:30:50 来源: 上海证券报

◎记者 俞立严


【资料图】

经过万里远航,首批1000辆上汽MG(名爵)品牌新车近期抵达了墨西哥港口,上汽集团海外市场再下一城。

“我们今年要下单造7条滚装船,专门用来运输汽车出海。”上汽集团有关人士谈及出口业务,语气从忧愁变为振奋。

乍看2022年财报,似乎上汽集团困境重重。不过,近期记者走进这家国内汽车年产值最大的行业巨头,却发现另有一番让人振奋的气象。

位于上海临港的上汽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一片繁忙。主打出口的MG(名爵)新能源汽车产线基本满产。该车型在欧洲每个月能销售1万辆左右。

曾几何时,欧美日韩汽车大量出口至中国市场,中国品牌汽车在海外却乏人问津。这一产业格局最近两年出现明显改观。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量突破200万辆,2022年突破300万辆,跃居全球汽车出口第二,仅次于日本的350万辆。

在这股出海浪潮中,上汽集团是急先锋。上汽最新公告显示,今年前4月,公司出口及海外基地汽车产销数量达34.67万辆,同比增长64.5%。

“是新能源汽车帮助我们打开了海外市场。”上汽集团一位管理层表示,上汽集团正在下一盘大棋,两大棋眼就是“新能源车+出海战略”。

不仅上汽如此,其他车企乃至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公司也纷纷加码海外业务,这俨然成为中国制造业积极拓展国际市场的生力军。

“汽车行业遇到一些挑战,但更有机遇。”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说,汽车新能源化将成就中国成为汽车强国。

行业大阵痛

燃油车的辉煌时代正在逐渐远去。 “未来两三年,我保守预计,60%至70%的品牌将面临关停并转。”5月8日,记者参加长安汽车2022年度业绩说明会时,听到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如此形容中国汽车市场竞争之激烈。

激烈状况已经反映到价格战上。2023年以来,燃油车行业掀起了降价促销潮,40多家车企卷入价格大战,几万甚至十几万元优惠幅度,让汽车行业“硝烟弥漫”。

作为中国龙头车企,上汽集团也遭遇了行业困境。上汽通用和上汽大众近两年销售出现了明显下滑,拖累了整个集团的盈利。

“当年普桑可是十几万元一辆都不愁卖。”上汽老员工张强(化名)对记者感叹,20年前,主流车企在业绩巅峰时期,很多员工一年可以拿到20多个月薪水,成为当年大学同学们羡慕的对象。

但随着汽车普及和全球汽车电动化浪潮来袭,汽车业遭遇巨大变局。

根据乘联会统计,中国燃油车市场销量已经连续三年下滑,2019年至2022年,中国常规燃油车市场销量不断萎缩,而到了2023年1月,燃油车市场接近腰折,销量同比下滑45.1%。

销量下滑导致陆续有传统车企从市场衰退消失。一汽夏利、长安铃木、力帆汽车等一批汽车品牌或逐渐沉寂,或黯然退场。存活者也不好过,减薪裁员的现象时有出现。甚至连低端的新能源车企都惨遭市场淘汰——近期雷丁汽车就已向法院申请破产。

进入2023年,降价成了燃油车促销的重要手段,但整体效果不佳。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介绍,2023年第一季度,乘用车累计零售同比下降13.4%,车市仍然承受巨大压力。

行业阵痛在加剧,转型势在必行。朱华荣表示,汽车企业要加速向智能、新能源、低碳、出行服务转型,这是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表示,时代发展日新月异,要用活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据张强介绍,身边不少合资车企和其他部门同事已转战到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和海外市场等新业务一线。“他们中有的把孩子托付老人照顾,自己以厂为家;有的常驻国内基地,全天候投入新工作;还有的整年在海外开拓市场。”

产品大转型

对上汽集团而言,加码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车是一大抓手。

2022年上汽集团实现整车销售530.3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107.3万辆,同比增长46.5%。

据查,造车新势力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小鹏汽车、零跑汽车在2022年合计交付新能源车48.77万辆,同比增长50.59%。

“我们已经让数字化深入到新能源汽车制造各个环节。”上汽乘用车临港基地维修工程师王喜春在对记者介绍时,他身后红色的大型机器人手臂正在灵活转动,伴随着电火花飞溅,机械手顺利地自主完成了新能源汽车车身的部分焊接任务。

上汽乘用车临港基地数字化工厂坐落在东海之滨,占地超过120万平方米,是国内率先达到新能源技术全覆盖的高柔性化制造基地。

这个临港工厂的一大特色就是全业务链数字化运作。在数字技术赋能下,76秒,一杯咖啡还没喝完,该基地就可以完成1辆新能源整车的最后组装,成功下线。

据悉,上汽旗下智己、飞凡、名爵、荣威等不同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车在此可共线生产,不仅大幅节约资源,而且还最大化利用产能。

数字化的表象是“人迹罕见”。走进这家上海首批授牌的智能工厂,只有机器在运作,不见人影。一条条无人产线,不仅提升了产品合格率,而且还提升了产出效率。

上汽乘用车总经理吴冰分析,通过成本管控,日前上市的飞凡F7新车起售价为20.99万元,如果用户选择“车电分离”,购车门槛已下探至14.59万元,性价比可以抗衡国际主流品牌。

国内多家车企也针对新能源业务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比亚迪在2022年3月起停止生产燃油车,整车领域专注纯电和插混新能源车业务,成为全球首家停产燃油车的企业。2022年,比亚迪汽车销量186.9万辆,其中新能源车达186.3万辆,同比增长超过210%,位居全球第一。

“失败例子比比皆是,不必为此沮丧。在总结过去的基础上,吉利已经形成‘两个蓝色吉利行动’方案。”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说。作为销量最大的民营车企,吉利正集中优势资源发展新能源车,孵化的新能源品牌极氪2023年3月交付量同比增长达271%。

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销量完成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位居全球第一。根据中汽协数据,2022年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国内市占率达27%,行业龙头地位明显。

另据5月11日中汽协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4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增长1.1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9.5%。

出海寻出路

中国企业率先发力新能源车,造就了国产新能源车在海外市场的强大竞争力。

和很多车企的产线不同,走进上汽福建宁德基地的总装车间,自动化产线上的大部分车辆都是右舵车,上汽集团推出的首款全球车MG 4(国内定名为MG MULAN)就是在这里生产诞生。

“我们七成产品销往海外市场,三成供给国内。”宁德基地总装质量股经理於晓刚对记者说,目前MG 4处于供不应求阶段,宁德工厂正全力保证生产,预计2023年产能将首次突破30万辆大关。

上汽有关负责人介绍,上汽七八年前就着力布局海外出口,虽然当时销售乏力,但也积累了经验。疫情三年,是重要机遇期。

“真是危中有机。这三年,海外汽车巨头因缺芯等原因,产能都用于保供其优势的传统燃油车,我们抓住这个窗口期,大力出口新能源汽车。”上汽集团相关人士解释,以前,中国燃油车卖到欧美,没有性价比可言,但新能源车大不相同。中国新能源车品牌在海外颇有竞争力。“新能源车提升了中国汽车在海外的品牌形象。”

MG(名爵)的复兴就是上汽出海成功的典型样本。

名爵成立于英国,2005年南京汽车并购名爵,2007年,上汽集团收购南汽名爵业务。彼时名爵燃油车销售相当低迷。在上汽国际商贸副总经理赵爱民看来,MG能在海外热销离不开顺应新能源化潮流。“高标准、专业的设计和制造,车型从立项开始,就瞄准欧洲市场,由上汽设计中心的中英团队共同设计,满足海外消费者的审美和使用习惯。”

2022年,MG欧洲销量达11.39万辆,是2021年的两倍多,仅次于特斯拉增速。“MG 品牌海外车型大部分是新能源车,从2022年9月上市以来,销量一直上涨,2023年1至4月,上汽MG品牌在欧洲销售7万辆,同比翻番。”赵爱民说。

经过两年多努力,上汽新能源车征服了越来越多的海外消费者。

中汽协常务副会长付炳锋此前分析称,中国汽车出口快速增长,除了得益于海外供给不足,更重要的是中国汽车品牌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等领域注重研发而确立的优势。

“汽车这个东西,要跑起来,消费者才能看到性价比。”上汽有关人士说,国内汽车市场近年内卷严重,这更坚定了上汽布局海外的决心,海外业务成为其寻找新利润增长点的重要抓手。

2022年上汽海外销量达101.7万辆,同比增长45.9%,是当年国产车出口领头羊。相当于海外每销售3辆“中国车”,就有一辆“上汽造”。

数据显示,2022年出口车企前五名依次为:上汽集团、特斯拉中国、奇瑞、长安、东风。

在新能源车带动下,中国汽车出口驶入快车道。2021年突破200万辆,2022年突破300万辆,跻身世界第二大乘用车出口国,仅次于日本的350万辆。

今年汽车出口势头依然旺盛。2023年一季度中国汽车整车出口同比增长70.6%。

“我们现在有点担心:当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之后,会不会招致一些或硬或软的贸易阻碍?”上汽集团相关人士介绍,为此,上汽不仅要产品出海,还要整建制出海。

据介绍,上汽已经在海外构建生产基地、金融公司,以及营销、供应链、创新研发中心等产业全价值链。赵爱民表示,全价值链出海更有利于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确定性。

在产业链中,上汽旗下的安吉物流承担物流保障使命,此前已开辟7条国际自营航线。2022年,公司签下建造5艘LNG双燃料运输船订单,今年一季度,公司又签下7艘双燃料(甲醇)运输船支持出海。为了保证海运运力,2022年10月,公司控股股东上汽总公司与中远海运集团实现交叉持股。

上汽希望通过全球配置资源来提升竞争力,打造真正的国际化企业。

出海“淘金”的汽车公司越来越多。吉利旗下极氪于2023年初在欧洲市场推出首款车型,长安汽车日前计划2030年推出不少于60款全球产品。

与上汽类似,长安汽车也要在海外大手笔建厂——拟在泰国投资40亿元打造全球右舵车基地,在欧美将适时上马制造基地。

压缩不擅长的燃油车产能,加码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产能,并以此优势产品向全球市场拓展,进而到海外建设完整的产业链,以上汽集团为代表的中国整车企业探索着转型之道。这既是一场产业的自我革命,也是科技发展浪潮对汽车业的一次重塑。

转型之路任重道远,熬过阵痛便是涅槃。

每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