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女子献血时遇地震想拔针就跑,献血拔针晕倒为什么

2023-02-04 09:03:36 来源: 互联网

哈喽小伙伴们 ,今天给大家科普一个小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的都会接触到成都一女子献血时遇地震想拔针就跑,献血拔针晕倒为什么方面的一些说法,有的小伙伴还不是很了解,今天就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关于成都一女子献血时遇地震想拔针就跑,献血拔针晕倒为什么的相关内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发现大家对成都一女子献血时遇地震想拔针就跑,献血拔针晕倒为什么此方面的信息都挺关注的,小编就此整理成都一女子献血时遇地震想拔针就跑,献血拔针晕倒为什么相关方面的信息来分享给大家,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接着看下面的内容。

正文摘要:

9月5日,四川成都的吴女士在献血时收到手机地震预警,她惊慌失措,准备拔针避险。献血站的医护人员连忙围住她,告诉她“不要怕”。吴女士告诉九派新闻,5日中午12点53分左右,她正坐着献血,突然,手机地震预警提醒她注意避险。“我在一楼献血,震感很强烈,怕针头戳穿我血管。”但是,吴女士仍然坚持献完了血。她补充道,这次献血和以前一样,没有什么区别,也没有受伤,“医护人员夸我好勇敢,还送了我两盒牛奶”。目前,吴女士已完成献血安全到达家中。成都一女子献血时遇地震想拔针就跑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快点跑,快点跑!”

9月5日,四川成都的吴女士在献血时收到手机地震预警,她惊慌失措,准备拔针避险。献血站的医护人员连忙围住她,告诉她“不要怕”。

吴女士告诉九派新闻,5日中午12点53分左右,她正坐着献血,突然,手机地震预警提醒她注意避险。她惊慌失措,准备拔掉针头,被周围的医护人员阻止,并安慰她道:“不要怕。”

“我在一楼献血,震感很强烈,怕针头戳穿我血管。”但是,吴女士仍然坚持献完了血。

她补充道,这次献血和以前一样,没有什么区别,也没有受伤,“医护人员夸我好勇敢,还送了我两盒牛奶”。

目前,吴女士已完成献血安全到达家中。

九派新闻实习记者 黄依婷

【爆料】请联系记者微信:linghaojizhe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成都一女子献血时遇地震想拔针就跑相关阅读:

为什么献血后晕倒与采血无直接关系

来源:【中国科普网】

担心献血后会晕倒成为一些人不敢献血的心结,确实有少数人会出现头晕、乏力、心慌、出汗、恶心等反应,极少数人会发生晕厥。那么,这些晕倒的献血者是身体不够强壮还是承受不了血量突然变少?其实,绝大多数献血者献血后晕厥是神经反应所致,也就是说晕倒和采集的血液并无直接关系。

失血后,人体的储备血量会迅速补充。一个体重为60千克的成年人,其血量是4200—4800毫升。这些血液中70%—80%在心血管系统快速循环流动,称为循环血量。人体血容量64%在静脉中,在发生急性大量失血时,静脉在一系列调节指令下会收缩并释放其中一部分血液:脾脏可以释放血量约100毫升,肝脏可释放血量约400—500毫升,腹部大静脉300毫升,皮下静脉数百毫升。这些释放出的血量被称为储备血量,占比人体总血量15%—20%。储备血量好比是“人体血库”,能在剧烈运动或失血情况下,确保血压和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

通过调整机制补充失血,增加饮水、减少尿液量等保护机制,人体会在一两个小时内水分、电解质达到平衡,一两天内血浆蛋白恢复,10天到1个月左右骨髓加速造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即可恢复到献血前的水平。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按我国一次献血200—400毫升的采血量,减少的血液是在人体可调控的范围内,不会引起因失血而导致的不适。那么献血后晕倒的献血者到底是什么原因?这要从人体的神经调节系统说起。

我们能够通过运动神经和骨骼肌自如地控制自己的躯干和四肢,完成各种复杂而精细的动作,但我们不能控制自己心跳的快慢、血压的高低、胃肠道的舒缩。

调节这些内脏活动的神经不受我们的意识支配,因此被称为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兴奋时,皮肤及内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同时心跳加快、搏动增强,保证心脏、大脑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当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外周血管舒张,回心血量减少,心跳变慢,搏动减弱。而可见的或潜意识的献血紧张心理导致的“失血”心理暗示等会引发副交感神经兴奋,因此导致人体启动心跳减慢,血压降低,大脑供血不足的保护机制,程度严重者表现为晕厥。献血前睡眠不足、空腹、缺少饮水、献血场所通风不良,以及献血后从躺卧位快速转为站立位是产生晕厥的因素,会强化副交感神经兴奋,导致晕厥加重。

为了避免献血反应的发生,献血者要注意保持心情放松,血站的工作人员也要采取献血前宣传引导,优化献血环境,献血过程中播放音乐、视频,与献血者良好交流分散其注意力,也是降低献血反应的重要措施。

(作者系武汉血液中心副主任医师)

本文来自【中国科普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每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