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8 10:56:41 来源: 互联网
最近小编看到大家都在讨论赤子之心 赵丹阳_赤子之心私募 赵丹阳 相关的事情,对此呢小编也是非常的感应兴趣,那么这件事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呢?具体又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是小编搜索到的关于赤子之心 赵丹阳_赤子之心私募 赵丹阳 事件的相关信息,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纯心赵丹阳(纯心私募赵丹阳)原创私募网2021-04-28 14:44:17
在市场平淡的3月份,私募基金管理规模再次创下17.22万亿元的历史新高。私募基金发展迅速,但不同私募管理人的发展并不平衡。有的私募成立不到一年就晋升到100亿,有的在行业沉浮多年,依然难以突破过亿的规模。
(资料图片)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在656家成立10年以上且至少有一只私募基金在运作的私募管理人中,管理规模在5亿元以下的私募占比近八成,管理规模在50亿元以上的私募占比仅为4.12%。长期业绩是制约私募发展的原因之一。成立10年的私募中,5亿规模以下的私募中长期平均收益严重落后于其他私募。
从另外100亿私募的构成来看,77家100亿私募中,成立时间超过10年的机构只有6家。对于私募基金的快速年轻化,有私募人士认为,这并不是老牌私募基金落伍,而是老牌私募基金不愿意接受与自身风险不匹配的募集方式,没有通过新的营销策略和模式扩大规模。但是,这并不影响老牌私募基金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也提示年轻的私募基金经理,要注意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不要盲目追求新的。
八成私募成立10年以上,但规模不到5亿。都是性能导致的吗?
从阳光私募开始至今,也不过十七年。2004年2月20日,赵丹阳发行了首只私募信托基金——纯心中国成长投资基金,从而开创了阳光私募信托基金管理模式。赵丹阳本人也被视为中国私募之一人。
中国资本市场正在飞速发展。经过十七年的发展,私募股权基金已经成为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还是产品数量,包括管理规模,都发展迅速。
随着私募基金的快速发展,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包括数百亿私募基金和头部基金经理的“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而小型私募基金普遍面临发展困境。在规模、人才、品牌知名度的多重压力下,实现弯道超车已经越来越难。
对于私募基金管理人来说,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能够在资本市场生存下来,有其独特之处。有的私募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沉淀,最终成长为长期屹立于市场的头部私募;也有私募不追求规模扩张,而是注重投研,以长期优异的业绩获得客户的长期投资和跟进。
中基协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月底,注册证券私募基金管理人8928家,最新管理规模4.45万亿元。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至少有一只私募基金在运作的私募管理人只有656家,占比仅为7.35%。
从10年以上成立的656家私募管理人规模来看,发展也极不平衡。5亿元被视为股票策略策略私募的“生死线”,关系到收益能否平衡。但至今为止管理规模在5亿元以下的私募高达524家,占比近八成,占比79.88%。50亿元规模算是大型私募,超过这个规模的私募管理人只有27家,占比4.12%。
业绩也被视为私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考虑到一些私募运作时间最长的产品成立不到10年,这里取的是私募近5年的收益。
从成立10年以上的不同规模私募管理人的收益来看,0 ~ 5亿规模的私募平均收益46%垫底,而同期超百亿规模的私募平均收益高达195.61%,领先其149.61%。此外,近五年50 ~ 10亿、10 ~ 20亿、20 ~ 50亿、50 ~ 100亿的平均收益分别为113.22%、124.90%、85.39%、84.00%。
明宇资产总经理张小花认为,对于成立10多年、规模不到5亿的八成私募来说,这种现象很正常。在张小花看来,私募基金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是一个成熟的行业,任何成熟的行业都遵循“二八法则”,规模和利润主要集中在头部公司。
虽然私募公司的创始人一般都是公募的基金经理、证券公司的投资经理,投研技术娴熟,但是私募公司小而全,在投研、风控、营销、团队管理等方面要求很高。一旦创始人在某些方面有短板,就会成为公司成长的天花板。很少有公司各方面都有短板,自然也很少有公司最终会做大。
聚珍资本首席投资官龙方也表示,这一现象表明私募股权行业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5亿元的管理规模是一家私募公司发展壮大的起跑线。大部分成立10年的公司还在挣扎求存。也说明私募行业是独立于资质的。业绩和品牌做不好,管理规模就上不去。目前私募行业仍有很多小规模的公司,行业集中度不高。未来还有很大的空间空可以开发推广。
明泽投资董事总经理马克威表示,任何行业的发展都会经历量变和质变的过程。私募数量多是因为2015年和2016年由于注册制宽松导致私募数量剧增。有历史(成立10年以上)、有规模(50亿以上)的私募占比低,是因为监管越来越规范,市场优胜劣汰。马克威认为,近80%的私募基金经理管理的资金不到5亿元,这种现象有两种可能。
之一,在宽松政策下,私募管理者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公司治理的重要性。2017、2018年,政策收紧,市场波动,企业生存能力无法满足,导致融资困难。
二是对市场规则不熟悉,在募集环境、风险、投资人匹配上没有打好基础,导致客户粘性不足,难以持续营销。一些规模在5亿以下的私募,受自身股东结构和资金性质的限制,募集并不积极。
700亿私募中,成立10年以上的只有6家。老牌私募为什么掉队了?
2020年以来,百亿级私募明显呈现年轻化趋势。从具体表现来看,是百亿私募阵营中的新生代私募越来越高,而老牌私募逐渐退步。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4月初,境内管理规模超过100亿元的私募机构共有77家,数量较2019年翻了一番。
从公司成立时间构成来看,87%的百亿私募成立时间不到10年,成立时间超过10年的6家百亿私募分别是中科招商、东方港湾、童渊投资、林园投资、上海大浦资产、淡水泉、星石投资、中欧瑞博、银业投资、史明投资。与之相对应的是,2014年及以后成立的百亿级私募有45家,占百亿级私募的一半以上。
也有声音认为,老品牌已经“掉队”,不仅规模不如新私募,业绩也不如。对此,明泽投资董事总经理马克威表示,2019年后将是单边大牛市。有资管新规加速过渡和市场推动的双重因素,导致市场上出现大量百亿级私募。但实际上很多上百亿的私募,大多是量化私募,而且由于量化私募还处于不成熟的成长阶段,规模增长比较迅速。
百亿私募基金年轻化,多了两种,一种是“公跑私”。他们依托原公募基金品牌和市场的群体效应,自带资金入市;另一种百亿私募是海外成熟基金背景回报性质的基金加持或者强大的产业背景。
马克威认为,老牌私募并没有落伍,市场和时间是更好的检验标准。老私募管理者通过时间的沉淀和市场的洗礼,维持了自己的管理能力,找到了自己跨越牛熊的法宝。他们可以在市场膨胀或者泡沫化的时候更多的克制自己的欲望,在市场低潮的时候更多的展现自己的韧性。之一季度的成绩足以说明一切。
宇资产总经理表示,从市场风格来看,16、17年以来,a股市场国际化、机构化程度持续加深,投资理念和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市场机会是结构化的,19-20年是核心资产的牛市,但同时也伴随着其他大部分股票的持续低迷。
创立10年以上的私募和创始团队,投资10年以上甚至20年,风格和理念普遍固化。如果不能跟随市场演变,投入巨资建设投研团队,很难取得满意的效果,规模上不去也是可以理解的。
私募的年轻创始人往往符合当下的投资理念,业绩亮眼,销售优势大,规模正常。张小花还指出,市场总是在变化,新锐私募也会老去。如果他们跟不上市场,就会落后,规模就会由大变小。其实15年和之后几年也有类似的情况。
聚真资本首席投资官龙方认为,老牌私募掉队的现象,一方面说明中国资本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投资策略和方式更加多元化,各种新的投资策略和方式层出不穷,比如近年来一些百亿量化私募的崛起。很多10年的私募策略、方法、团队都跟不上市场变化,所以落后了。
另一方面也说明能取得持续优异业绩的私募公司太少,城头上换王旗的现象非常严重。作为一家依赖业绩的私募公司,我们必须努力提高业绩的可持续性。
结论:
对于私募机构来说,如何有效扩大管理规模?上面提到的私募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宇资产总经理认为,私募要做大,优秀的投研团队、优秀的长期业绩记录、良好的营销技巧、亮点业绩、头部渠道合伙人等等都是不可或缺的。
聚真资本首席投资官龙方表示,要想有效扩大管理规模,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之一,保持业绩的持续稳定;二是提升品牌认知度和美誉度;三是提高公司的经营管理效率。
明泽投资董事总经理马克威认为,私募基金的有效扩张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把公司治理和合规放在首位;第二,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投资优势,经过长时间的考验,让自己的策略与客户相匹配。第三,根据自身背景和股东结构,配合自身渠道,有序推进,但不能盲目追求规模,以免规模快速增长后迅速收缩,对管理制度不完善的企业造成致命冲击,甚至危害市场。所以建议私募稳健发展,对市场负责,对客户负责,对自己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