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3 10:31:11 来源: 中国环境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温焜
近日,2022年国家级生态农场评价结果公示。农业农村部提出到2025年,在全国建设1000家国家级生态农场,带动各省建设万家地方生态农场。
当今我国农业发展仍面临不少矛盾和挑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强,同时资源环境刚性约束趋紧,农业面源污染仍然突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任务繁重。
生态农场有助于实现能量高效转化、物质多级利用、“废物”循环再生,产生的效益是其他任何生产组织形式都无法比拟的。在农业发达的国家,生态农场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我国与西方国家大农场模式不同,笔者认为,我国的生态农场建设应立足国情农情,通过持续增加生态农场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把生态农场打造成为农业绿色发展、污染防治、减排固碳的重要示范地。
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要积极动员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参与生态农村建设。通过打造生态农场品牌,提高绿色农产品的综合溢价收益。积极推动融合发展。生态农场不但具备一般性的乡村旅游资源,其循环式种植养殖方式、生态技术运用、农耕文化积淀也是独特的旅游资源要素,要推动观光休闲、农耕体验、民宿等多种业态融合发展。
发挥政策的系统合力。整合农田水利环保等各方面的扶持政策,以生态农场为重点对象,探索地力补偿、环境补偿等政策的综合运用。同时在技术推广、用地保障、金融支持等方面加大对生态农场的支持力度,通过政策引导,推动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
发挥科技支撑作用。运用生态农场良好的环境基础探索总结生态农场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积极探索推广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等低碳生产技术,化肥农药减量、有机肥替代等绿色防控技术,形成一批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技术模式。
加强评估监测,激励约束并举。督促生态农场建立相关台账,来评估生态农业技术应用和实施效果。对生态农场的水环境、土壤环境、农产品质量进行动态监测,对生态农场的投入产出效益、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分析,并形成及时的反馈评价机制,建立激励约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