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3 08:34:07 来源: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资料图)
从北溪“断裂”到沙伊“缝合”,两大事件将对世界能源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在全球化和开放条件下维护自身利益并助力提升全球能源安全,走出一条能源结构多元、创新驱动合作互赢的新路,我国为世界能源治理提供了一个新样本。
从“断裂”走向“缝合”,世界能源形势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去年9月,欧洲重要的能源动脉北溪天然气管道遭到破坏,让乌克兰危机引发的欧洲能源短缺更为严重,我国能源供给也受到影响。近日,沙特与伊朗在北京达成协议,中沙伊三国签署并发表联合声明,宣布沙特与伊朗同意恢复外交关系,开展各领域合作,让世界能源供给重归平稳看到希望。长远来看,两大事件将对我国能源安全和世界能源格局产生何种影响,值得关注。
从北溪“断裂”到沙伊“缝合”,有利于我国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受能源资源禀赋影响,我国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高达70%、40%,而国际上一般将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0%视为安全警戒线。在国内增产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如何获取稳定的外部油气资源成为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
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乌克兰危机以来,尤其是北溪管道遭破坏后,俄欧之间坚固的能源纽带逐渐生变,原本出口到欧洲国家的天然气份额,亟需其他市场替代消化,否则俄罗斯经济将受到极大影响。我国拥有快速增长的天然气市场,且与俄罗斯睦邻友好,自然成为俄罗斯油气贸易的重要合作伙伴。过去一年,两国能源合作取得丰硕成果。根据中俄双方远东天然气购销协议,俄每年向我国供应的管道天然气量将增加100亿立方米。随着“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线实现全线贯通,俄方还表示将继续加大中俄之间天然气管道铺设力度。
一个稳定的中东对我国的能源安全同样十分重要。中东地区是全球最大的石油输出地,沙特和伊朗是中东最主要的油气生产国,也是国际石油市场上的主要供应国,我国石油进口约有一半来自中东地区。其中,沙特是我国最大的原油进口来源国,伊朗则扼守着海湾地区石油出口水道的咽喉霍尔木兹海峡。两国达成外交和解,不仅有助于稳定中东地区的原油生产与输出,保障全球原油供应和价格稳定,也有利于提升我国能源安全。
从北溪“断裂”到沙伊“缝合”,将加快世界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步伐。乌克兰危机和北溪管道被炸的影响力不亚于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让欧洲各国再次意识到基于化石能源的世界能源体系的脆弱性,欧盟加快绿色发展的意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而从能源资源禀赋来看,目前也只有可再生能源才能帮助欧洲摆脱对其他地区能源的依赖。保障能源安全的决心,驱使欧盟过去一年出台了多项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举措。
作为化石能源生产大国,沙特和伊朗也在积极谋求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对于石油产业的过度依赖,使得不少中东国家发展后劲不足。沙特官员曾多次表示,沙特希望利用其在能源上的收入,加速发展有助于摆脱对石油依赖的项目。大力发展新能源已经成为沙特“2030愿景”中一个重要目标。尽管伊朗尚未提出长期完整的可再生能源占比目标,但谋求转型的态度也已明朗。沙伊合作给海湾地区带来稳定与安全,则有助于推动整个中东地区加速能源转型,找到经济增长新动能。
在这场汇聚广泛力量的全球能源转型中,我国也作出重要贡献。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开发规模上,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2亿千瓦,稳居世界首位。制造能力上,全球新能源产业重心进一步向我国转移,我国生产的光伏组件、风力发电机、齿轮箱等关键零部件占全球市场份额70%。技术水平上,陆上6兆瓦级、海上10兆瓦级风机已成为主流,量产单晶硅电池的平均转换效率已达到23.1%,水电技术更是步入了“无人区”。我国不仅有能力引领世界能源转型,世界能源转型也将为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提供广阔市场。
虽然短期内全球能源供需格局不会发生大变化,但新的趋势已见端倪,全球经济也将受益于此。在全球化和开放条件下维护自身利益并助力提升全球能源安全,走出一条能源结构多元、创新驱动、合作互赢的新路,我国为世界能源治理提供了一个新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