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通!融合!中医药发展搭上时代快车

2023-03-12 07:24:58 来源: 科技日报

主 持 人:本报记者 付丽丽

对话嘉宾:肖 伟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唐旭东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


(相关资料图)

张伯礼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中药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石。尤其是在与病毒短兵相接的新冠疫情阻击战中,中医药大有作为。

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涌现、发展,为中医药发展注入了活力,也为中医药发挥更大价值提供了有力支撑。我国中医药理论虽然先进,但中医药现代化水平仍需提升。

如何守正创新,切实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成为代表委员及公众关注的焦点。

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逐步提升

网友@平安是福:当前,我国中医药产业智能化水平如何?在研发、生产和流通等环节用上了哪些先进技术?哪些方面还有待提升?

肖伟代表:近年来,我国中医药产业稳步增长,并逐渐向大健康产业延伸。但我国中医药产业仍未走出“大而不强”困局,如产业层次不高、研发创新力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生产智能化水平不够等,制约了我国中医药的现代化建设。

唐旭东委员:“现代科技+中医药”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抓手。从药材种植、生产,到制药装备智能化和诊疗技术智能化,再到研究证据转化落地,中医药发展与现代科学新技术新方法全方位紧密相连。

在智能制造持续推进的背景下,我国中医药行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逐步提升。数字化生产车间系统可实现车间生产计划和调度、生产任务查询、生产过程监控、智能数据采集、质量检测与控制、物料跟踪、原辅料消耗控制等功能,同时结合区块链技术,可对中药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全生命周期进行监控,实现中药产品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全方位透明化,让溯源不再形同虚设。中药产品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实现中药产品生产的规模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提升产品的生产效率和品质,保障产品疗效,进而推动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然而目前,我国中药饮片行业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还不高,市场中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一方面,由于中药饮片加工企业产品呈现“小而全”的特点,产品品种及规格多,炮制工艺各异,因此加工过程以模块化的单元操作为主,尚未实现整线加工装备的集成和优化;另一方面,目前中药饮片行业“小而散”的状况仍没有彻底改变,很多规模小、粗放式经营的企业生产自动化水平较低。

亟须借助新技术实现转型升级

网友@假装有猫:我国中医药产业该如何搭上时代快车,扭转产业“大而不强”困局?

唐旭东委员:虽然我国中药制药的数字化进程加快,但要全面实现中药产品智能制造,还需在高科技应用上下功夫。

肖伟代表:制药行业追求的目标是安全性和有效性。而目前制约中药产品安全性、有效性的主要痛点是如何在大规模生产中保证产品质量的均一、稳定。中药成分复杂,中药产品的制造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其质量标准和生产工艺是个复杂体系,传统手段难以实现有效的质量管控,难以保证中药产品的安全、有效。

因此,中医药行业亟须借助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建立全流程数据获取、分析、优化与追溯的质量控制策略与管理体系,有效提升药品质量并优化生产工艺,具体可以通过设备数字化改造、产品质量标准提高、生产自动化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来实现转型升级。

我认为,中医药要想搭上时代快车,必须加快中医药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加强技术集成和工艺创新,提升中药装备制造水平。推动中药产品生产工艺、流程的标准化和现代化,才能更好推动中医药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从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转变。

当前,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我们需要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精髓,坚持中医药原创思维,构建扎实的理论体系,同时注重利用现代新技术新方法,促进研究成果转化落地,让传统的中医药焕发时代生机。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培养人才

网友@抓不住的沙:新兴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中医药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提出了哪些新挑战?人才培养方式该作怎样的调整?

张伯礼代表:人才是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随着中医药产业自动化、数据化、智能化等新兴技术的迅速发展,如何建立“医疗+信息+工程”多学科交叉背景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

当前,中医药从业人员多缺乏信息学、工程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对相关领域的前沿知识也缺乏了解,难以将前沿技术与中医药领域深度融合。

既往中医药院校的学生培养多有“重理论轻技能”的情况。随着信息化、智能化需求不断提升,针对现代中医药产业人才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学科交叉融合能力不足等问题,中医药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应以解决中医药行业的实际问题为导向,加强人才信息化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

因此,我建议出台产教融合相关政策,加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支持力度,鼓励校企合作,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要充分利用大学、科研院所的人才、智力和技术优势以及企业的平台、市场优势,依托完整的合作企业网络,深化已有的实践实训平台内容建设,完善培训课程体系,建设实践实训师资队伍,提高实践平台为人才培养、企业技术革新等提供支持与服务的水平。

同时,要建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培养体系,搭建信息化工程制造实践平台,联合制定“校—研—企”的三方人才孵育模式,满足高层次复合型实用人才的发展需要,为推动中医药产业高速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每日热点